将职业精神养成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董刚
未来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已不仅是“实践性、操作型”的技能型人才,而更加注重具有良好职业精神和道德素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不久前教育部发布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简称“行动计划”)中专门强调,要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相融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将生态环保、绿色节能、循环经济等理念融入教育过程”。只有通过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积极构建基础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职业精神全面均衡的课程培养模式,将职业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才能真正落实行动计划的要求。
一要将职业精神元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要改变当前高职教育课程的工具性倾向,将职业精神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关注人的价值存在,实现知识技能的工具性和精神性相统一。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坚持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统一,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课与文化艺术类课程的融合,综合考虑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定课程目标,在每个环节融入职业精神元素的培育。要保障“基础课程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1/4”的要求,拓宽专业课平台,同时搭建类型和形式多样的满足学生发展的公共选修课平台,注重在各类课程平台融入职业精神元素,既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又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就业指导等课程在职业精神培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认知行为特点,明确职业精神培养目标,改革和完善职业精神教学内容,创新职业精神培育的途径和方式,探讨有效的考试考核方式。通过教学和引导,使学生了解职业精神的基本要素,职业精神核心修炼的内容,明确职业精神的特质,提高对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的认识,从而在主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深刻理解职业精神的重要意义。
二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强调企业经历的纳入。
职业精神的培育师资是关键。要培养高职人才的职业精神,应建立起一支具有丰富企业经历、能够彰显企业元素的师资队伍,并在教学实践中融入职业精神的内涵要素,营造逼真的职场环境,在学训过程中不断地积淀和熏陶。要建立高职教师轮训制度,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事业单位实践制度,并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培训教师。加强以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为主,主要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行业企业人才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相关政策,将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任教情况作为个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三要将“教学做一体”理念落实到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中。
首先,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归纳出岗位职业活动中职业精神的构成要素,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依据。其次,贯穿专业教学,建立教育、教学融为一体的职业精神培养体系,将职业精神养成落实到校企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课程教学、项目实训中精心设计培养内容,尤其是职业精神的全程渗透、技术要素的有机融合。同时,还要把隐性教育嵌入学习过程,通过“第二课堂”形式的职业活动来促进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四要将强化生产性实训体现在校内实训中。
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深度的实践教学,可帮助学生将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校内实训教学中,学生感受到的是贴近职业岗位的教学环境,使用的是与生产一线相接轨的实训设备,这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会对学生人生观、职业观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并促进职业素养全面提高。校内生产性实训中企业技术的融入以及企业化管理,会使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并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地促进职业精神要素的养成。
五要将企业制度文化应用到顶岗实习中。
通过校外顶岗实习,使学生在顶岗中了解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学会遵守相关的职业规范,懂得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从而真正实现校企对接,在实践中使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得到有效培养。要严格按照顶岗实习企业的相关规范进行管理,严格实行考勤和员工管理制度,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养成遵守劳动纪律的习惯。要对学生的顶岗实习采取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把握学生遵守纪律的情况、团队精神和创新举措等,把职业规范内化为职业精神的养成。通过体验岗位的真实性、复杂性,经历真实的岗位、真实的身份、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感受,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领悟出职业精神在职业活动中的真谛。
六要将行业和企业文化融合在学校和专业文化营造中。
营造体现行业和企业元素的学校和专业文化,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归属感的培养。高职院校要将职业文化建设中隐性资源(精神层面的氛围)和显性资源(物质层面的设施)进行有效结合,提升校内职业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影响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文化活动,如通过专题报告、简报板报、创新创业大赛、文化艺术节、广播电视、网络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职业精神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主阵地作用,积极创建各种学习型、创新型社团。通过多种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与素养。社会实践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和宽阔的渠道,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成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倡以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交往、学会包容、学会竞争和合作,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自强、自立意识,培养职业精神。
高职教育作为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其专业设置的基本依据是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这种职业指向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坚持“职业精神养成与职业技能培养兼顾”的理念,也就是让受教育者既要具有所从事职业的技术应用能力,还要具有所从事职业特有的职业精神,从而为毕业生实现就业和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系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天津职业大学原校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