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县域视角看教师资格“国考”
■朱德民
从县域教育的视角看,中小学教师资格“国考”带来或即将带来的变化主要是:
一方面,将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优秀师资支持。
当前县域课程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三级课程的深度实施,特别是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使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学发生变化,需要更多各门类甚至是模糊了学科界限的专任教师,原先传统师范教育的学科设置有限,在课改的背景下,中小学的课程建设需要更多门类的人才,仅仅依靠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面就窄了,即便师范类院校顺应形势,不断变革,也难满足基础教育多样化师资需求,大量有多种专业背景的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人员,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才能够为基础教育提供更多样化的人才支持,才会弥补师资不足这一短板。
就泰山区情况看,今年新入职教师约有三分之一来自非师范类获得了教师资格的大学生,校长们对综合性大学的优秀毕业生还是非常欢迎的。从更宽广的范围内选拔适教乐教的优秀人才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这种开放的格局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事实上,“国考”新规后,非师范类大学生报考教师资格的人数大增,就笔者所在的泰安来看,驻泰的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非师范类院校,这两年就有大批大学生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
另一方面,将助推一线教师专业发展。
根据规定,改革后教师资格将打破“终身制”,所有在岗教师必须接受5年一次的定期注册考核,教师资格也不再终身拥有,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从到基层学校调研视导的情况看,这一新规,有利于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学校对教师队伍现状做到心中有数,并科学规划和实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业务能力提升。对教师个人而言,“新规”带来的触动更大。很多教师,特别是年龄稍大些的,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念头开始打消,对教育技术的学习,对远程研修的关注,对课堂的研究都比过去更加倾注精力更加热心。“新规”让很多教师认识到,在教职生涯中,终身学习、不断研修将是教育生活的常态,教师的专业发展永远在路上。
(作者系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教育局副局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