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须帮家长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边玉芳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儿童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的关注焦点,比如频发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就是社会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很多教育问题跟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衔接紧密相关。
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是学校和家庭的共责。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而家庭教育的目光则从未离开过孩子的健康成长、成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目标一致。
但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发生学角度来说,家庭是孩子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影响深远,家庭教育要按照适合孩子成长的教养方式去开展。
在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在专制型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往往在人际交往中比较被动,缺乏沟通技巧;一个在放任型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往往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行为不成熟;而一个孩子在民主型家庭当中长大,往往会更快乐、成熟和独立。国际教育质量中心的大数据监测结果显示:亲子关系增加10%,学生的归属感在小学阶段会增加8.6%,在初中阶段会增加6.09%。亲子关系对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包括品德行为、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有巨大影响。所以,亲子关系是其他所有关系都不能取代的,家庭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责任。
目前,家庭教育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家长对家庭教育所承担的责任简单化处理,在家校合作中参与度较低。家长以“没有时间”“文化不高,不懂教育”等理由推托,很少或不参加学校组织的家校合作活动,认为家长管“生活”,学校管“教育”。
二是学校在指导家庭教育工作中,没有正确认识家长角色的重要性,与家长沟通不足,不能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在多数家校合作活动中,家长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另外,家校合作形式单一,内容狭窄。学校与家长的交流内容多是孩子在学习、纪律和品德等方面的情况,而对孩子性格以及情绪波动等方面的交流,则往往一带而过。
在家庭教育能力低下的情况下,学校应该如何主动出击,从学校自身出发去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呢?
首先,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家校合作组织,完善相关体制和评估。家校合作组织应该成为学校管理的常规组织。家长可通过家校合作组织向学校反映问题,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学校则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组织了解家长需求,为家长们反映的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学校可选择方便家长的方式进行家校沟通,使家校间的气氛更加融洽,减少学校与家长的心理距离。如建立一个线上的反馈平台,及时更新孩子成绩、活动表现以及心理需求等信息,能够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动态,以及理解学校活动开展的原因。在一些棘手事件上,学校教师和家长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头脑风暴”,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其次,学校校长和教师需了解家长需求,帮助家长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和需求。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让每名校长、教师去读懂学生。校长和教师读懂学生的同时,也要从专业性角度出发,帮助家长读懂孩子们行为背后的原因。例如,孩子把网络当成玩具,而不是工具,孩子们将手机、平板作为生活当中的陪伴品,家长并不理解孩子对电子产品依赖的原因之一,就是家庭教育中亲子互动缺失。而校长和教师则可以在专业性上予以家长指导。
此外,学校可在加强自身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广泛利用社会资源,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如杭州上城成立了一个学生成长支持中心,在这里面整合了共青团、公安局、检察院等各种力量,家长也作为志愿者,共同解决孩子成长路上遇到的教育问题。
教育目标是通过良好成长环境转变的,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则会增强学校教育的效果,反之,则会削弱。如果学校能及时对家长的教育理念进行一定的指导和纠偏,提升家庭教育质量,那么,学校的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和落实,也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