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为国产大飞机“铸梦起航”
2015年11月2日,中国上海,世界的目光聚焦这里。
在中国商飞浦东制造总装厂内,紧张而忙碌,一架代号101的国产大飞机C919静谧而待,技术人员正在为其进行最后的“梳妆打扮”。中国大飞机首次下线的盛大仪式,在这里举行。央视新闻频道“史无前例”地全天直播国产大飞机的总装下线“全球首秀”。
这一天,中国的大飞机C919终于揭开面纱,面向世人,庄严宣告:中国已经可以自主生产大型客机。这也标志着中国航空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这是历史性的突破。
作为对国产大飞机研制生产做出贡献的单位,西北工业大学也应邀出席了C919的总装下线仪式。
回望
艰辛与挑战并存
为实现“中国造大飞机”的梦想,西工大人和中国航空人一起坚守和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他们,背负着几代人的遗憾与希冀,凝结成了勇气和力量的源泉;今天,承载几代航空人梦想和全球华人期待的“大飞机”,终于在黄浦江畔“呱呱坠地”,未来将载着中国的荣光,飞上蓝天。这一切,都让为中国“大飞机”事业做出贡献的西工大人,感慨激动,欣喜若狂……
这一天,属于中国的“大飞机”;
这一天,属于为中国大飞机做出贡献付出辛劳的航空人;
这一天,同样也属于全力参与大飞机项目“大有作为、志在超越”的西工大师生们。
“心情非常激动。7年多前,我们西工大作为参加研制单位,在中国商飞公司报告项目进展的场景,在很多老师心中,现在依然历历在目。”西工大航空学院院长杨智春介绍说,“西工大航空学院在大飞机项目中,在机翼及翼型设计、民用飞机抗鸟撞设计、先进布局设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工大在“大飞机”这一振兴民族的伟大工程中,承担了几十项重大研制任务,为大飞机提供了关键技术的支撑,为C919研制生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70多年的办学历程,西北工业大学形成了鲜明的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特色,铸就了突出的技术创新与系统集成能力,构建了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并重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成功的国家重大项目联合攻关的实践经验和重要成果。
2007年2月,国家批准“大型飞机”研制正式立项——中国自主研制大型飞机。2008年5月11日,被称为“大飞机公司”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在上海隆重揭牌。西工大校友张庆伟出任中国商飞董事长,一大批校友在中国“大飞机”这一伟大战略工程中挑起了大梁;他们也不断从蓝天,向母校传回让人振奋的消息。
对于很多西工大的青年学子而言,除了每年一度的“大飞机奖学金”之外,同学们最熟悉的莫过于长安校区南侧的ARJ21飞机的零号试验机,由中国商飞捐赠,用于教学使用。几乎每个西工大学子的相册里,都有一张与校园大飞机的合影。
这款飞机与C919“师出同门”,是中国商飞研制的双发动机新支线客机,于2008年11月实现首飞,为C919的研制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先期经验。校园里这架虽未上过天的飞机,红白相间涂装,在美丽的西工大长安校区内,静静矗立,见证了学校和中国大飞机事业的涅槃重生,荣耀起航。
国家“大飞机”专项启动后,为抢抓机遇,西工大迅速行动,特别成立了“大飞机领导小组”,举全校之力,组建近百人的大型联合攻关团队,积极承担项目研究。学校特别设立了大飞机项目科研专职管理岗以便统筹协调。学校特批100万元科研经费用于大型客机研究启动经费,学校与中国商飞公司合作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高级人才培训中心,为大飞机项目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西工大精英团队、骨干教师和优秀博士生、硕士生一心投入“大飞机”重要项目关键技术的攻坚。
近几年国家明确发出中国制造大飞机最坚定的决策声音。这让中国商飞十分振奋,又倍感责任重大。2014年6月3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金壮龙就专程来到西工大访问调研,共商校企合作交流。
“全体西工大人期待为中国的大飞机事业做出更多贡献”——西工大党委书记陈小筑表示。“感谢西工大对大飞机事业长期的支持”——金壮龙代表中国商飞对西工大致以敬意。
启航
助力大飞机志在超越
为国产大飞机C919制造中央翼缘条,是3D打印技术在航空领域应用的典型。据西工大材料学院教授黄卫东介绍,中央翼缘条长达3米,是大型钛合金结构件,作为机翼的关键部件,以我国现有制造能力无法满足需求,如果向国外采购,势必影响大飞机的国产化率。西工大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合作,应用激光立体成形技术解决了C919飞机钛合金结构件的制造问题。
航空学院高正红教授团队承担的大飞机C919超临界翼型和机翼设计,气动效率优于空客320及波音737水平。团队已签订的“翼型及机翼的气动设计”项目,是国内三家主要承担团队之一,也是大飞机联合工程队认可的独立承担“翼型/机翼设计”的仅有的高校团队。
谈起这次的C919总装下线,她轻松地笑笑,“当然特别开心,也非常骄傲;不过,这也告诉我们——中国航空工业从跟随到超越再到引领,还需要很长的过程。”
在空天微纳系统教育部门重点实验室,机电学院马炳和教授介绍说,该实验室已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机电系统制造平台,成为我国重要的微纳系统科研及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团队凝炼了灵巧蒙皮、微机电系统设计方向等研究方向,对飞机减阻、降噪的影响等进行研究,获得重要数据。“我们也希望发挥特长,为中国大飞机事业做出贡献。”马炳和说。
航空学院李玉龙教授主持的民用飞机抗鸟撞设计、分析与验证技术的研究课题,自2006年开始迄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性成果。他对自己的团队几年来服务大飞机项目的研究进展甚感满意。“先前,国内民机的抗鸟撞设计研究涉猎得非常少,我们得补上这一课,因为它是大飞机适航取证必须要通过的关键环节。”李玉龙平静地说。
航空学院教授宋笔锋是参与大飞机联合论证工作的航空专家之一。他所带领的团队主要承担“大型客机总体方案设计”项目中的诸多重要研究课题。提起“大飞机”工程,宋笔锋侃侃而谈:“让大飞机飞上蓝天,是国家的意志和民族的梦想,同样是西工大几代航空人的梦寐以求。今天,千载难逢的机遇历史性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这可真是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但无论前面的路有多么艰险,也无论有多么大的挑战,我们都必须面对、勇于担当。”
“参与大型飞机项目研制,一方面是为大飞机做贡献;另一方面就是想锻炼队伍,提升技术,促进航空拔尖人才的培养”。宋笔锋坦言,“我希望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大飞机的项目中来,和大飞机一起成长,为未来大飞机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技术的支撑。”
而对于曾是西工大航空学院最年轻的教授博导白俊强来说,参与大飞机项目体会更为深刻的是,中国的民机设计工程师正在从欧美巨头的“听众”到国际合作的“伙伴”的转变。
“过去,我们只能做波音、空客的听众,他们讲我们学;现在不同了,我们在大飞机项目中逐步历练,已经渐渐转变为可以与欧美同行握手平等交流。这点非常重要。”
如今,我们和外方工程师的交流越来越顺畅,越来越平等,技术语言越来越相通。这些如白俊强一样三四十岁的科研人员,眼角眉梢透出了自信和坚定。这是一种给别人当“听众”时不会出现的神采。“因为欧美强手清楚,我们已经或者正在掌握大飞机研制的核心技术。”
……
在西工大,像他们一样,积极服务“大飞机”项目的团队和师生,还有很多。同时,学校每年还有大批的优秀毕业生进入到中国商飞、中航工业等企业,和众多校友一起,直接参与大飞机的设计研制生产等工作。
金壮龙表示,中国商飞公司成立以来一直重视与西工大在关键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合作,“感谢西工大对大飞机事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特色学科优势和集成创新的科研优势,积极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大飞机”的论证和科研攻关任务,努力为国防科技和国民经济发展作贡献,实现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上水平。
据悉,C919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商用干线飞机,也是中国继运-10后自主设计并且研制的第二种国产大型客机,属于单通道窄体客机,标准航程型设计航程为4075公里,增大航程型设计航程为5555公里,可满足航空公司对不同航线的运营需求。其基本型全经济级布局为168座,混合级布局为158座。
中国商飞方面还透露,根据目前的计划,C919或将于明年上半年在上海首飞,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的日子并不遥远。
未来应该还有更大的惊喜。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目前中国商飞正在与俄罗斯合作研制宽体客机,这款能与B787和A350媲美的飞机,有望在下一个十年实现首飞。“而在这款飞机的研制中,应该能肯定,西工大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白俊强说。
对于中国航空工业来说,这架飞机将是一个雄心勃勃的故事。
可以预期,西工大人在与国产大飞机“齐飞共舞”的历史进程中,将大有可为,也一定会大有作为。(王凡华)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