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遵循教育规律办学 打造全新教育模式

2015年09月22日09:10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遵循教育规律办学 打造全新教育模式

棠外啦啦操队在训练中

  这篇文章是四川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简称棠外)校长、全国劳模黄光成同志在学校专题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稿,值得一读。从古至今,不少从事教育的仁人志士都尝试和追求“全人”教育。这既是先辈留下的话题,也是当代教育工作者正在破解的命题。黄光成校长的这篇文章是棠外12年办学历程和黄校长的教育实践,也是他数十年工作实践的结晶,既为我们诠释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小学教育:

  明理好学,冶炼优良的质地

  小学阶段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远大的理想在这里孕育,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生,良好的品行在这里养成,生命的辉煌在这里奠基。小学阶段也是一个人求学时光中最漫长的历程。我认为,这阶段就是要解决“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上看,这是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因“理”是天地的根本,是万物的准则。因此,从小学开始,抓住了“理”的灌输,就抓住了教育的本质。《义务教育法》和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小学教育作出了明确要求,根本上讲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读书、讲理、遵理、守理的习惯。

  棠外附小这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他们把常规教育作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突出德育特色,努力打造“安全、和谐、明理、好学”的附小校园,无论是学科教育,还是德育;无论是教师培养,还是学生发展都取得骄人的成绩。

  我曾多次召开学校行政和附小相关负责人参加的会议,就附小的发展问题与大家交流听取意见。我在2014年提出了棠外十年发展规划,把附小的发展放在了突出位置。如果附小发展不好,直接影响初中、高中乃至整个学校的发展。在附小十年发展规划中,把“明理好学”作为了部训,把培育具有民族精神的中国人、培养个性和谐发展的健康人、培养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人作为育人目标,力争用十年时间建成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小学。这体现了附小教师奋发有为,勇争一流的精神。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过程充满艰辛、激发豪情。我认为,小学教育重点就是抓好“促进学习习惯养成,培养知理明理意识,重视学生全面发展”这三方面的工作,这也是三方面规律性的认识。说到底,小学教育就是“明理好学,冶炼优良的质地”,就是要在“理”和“学”两个字上面下功夫!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一,“理”在唯物主义哲学中,一般指事物发展的规律、条理。归纳起来,理不外乎三个方面:即自然之理、社会之理与人生之理。理也是一个人的道德准则,是人们必须遵循而不能违抗的道德观念。一个人从小时开始就要懂得“明理”,让他们知道“理”是了解自然、洞察社会、掌握人生的钥匙。通俗地讲,明理最根本的是要明白做人的道理。让人的一生过得很舒适很快乐,应是在“读书明理”之后。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上还表现在“礼”上,“礼者,理也”。礼在做人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礼,就会存在野性,就会生出许多事端来。在小学阶段分阶段地持之以恒地进行明理教育,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懂得应该懂的道理,懂得礼貌,懂得尊重他人,与人以理(礼)相处,这既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又能使学生有愉悦的心态去接受其它方面的教育。这也就将“培养知理明理意识”触入其中。

  其二,许多名家对“学”有很深的见解。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说:“圣俞在时,家甚贫,余或至其家,饮酒甚醇,非常人家所有,问其所得,云:‘皇亲有好学者,宛转致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退谷论经学》:“时先生已七十有九,读书日有程课,著述满家,可谓耄而好学者矣。”古人好学的例子,举不胜举。因他们十分明白“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春秋师旷语)。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学已经成为一种至高的精神,他们的好学不单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用其所学来匡正自己的言行,涵养自己的德行。好学的前提是知学,知道学习的重要才会去学习,才会上升到好学,进而上升到乐学。《论语》的第一句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可见孔子非常重视使学生愿意学习和乐意学习。他从自己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只有把学习当成乐趣,迷上了学习,才能取得最好的学习成效。在小学阶段抓好“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从“学”到“好学”再到“乐学”。要从起始年级抓起,贯穿小学全过程。釆取循循善诱、兴趣引导、榜样示范、寓教于乐、实地实践、参观游学、个性分析、家校共促、改善教法、丰富教材等形式促使学生养成习惯,更好地将“促进学习习惯养成,重视学生全面发展”融入其中。

  附小的苏萍校长在附小的发展过程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从建校起,她和她的团队就奉行“从细节做起,赢在执行力”的工作理念,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作为座右铭去经营自己的事业,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小学工作无小事,只有把工作做细、做实,把小事做好就成了大事。十二年来,附小始终把“明理好学”作为全部工作的重心,确立了“促进学生个性和谐,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理念,并将其细化、具体落实为“三关注”(关注学生成长、关注家长需要、关注教师发展)、实现“三发展”(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机制求创新,内涵求发展的工作措施。提出了棠外附小实施开放教育,提倡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走进自然,开展社会调查、进行社会实践、关注学生生命体验、彰显“个性和谐”的教育特色和“明礼好学”的德育特色。附小把“明礼好学”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方方面面。附小把课程开发和建设,作为培养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有力抓手。附小除开齐开足部颁课程,还创造性地开发了一百多门校本课程和拓展课程。每周二和周四下午的第三四节课,近2000名学生实行走班,到各自喜欢的兴趣班进行特长学习。从大众普及的足球、篮球等到高端专业的网球、艺术体操、刺绣、街舞、科技创新发明等活动,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深层的开发,学生的兴趣得到的全方位的呵护。

  在附小,“国学经典”己经进入课堂,校本课程《中华经典集粹》和附小教师参与编写并在全国公开发行的《周易名言故事》成为典范。以“每天10分钟的经典诵读,每周一节的经典学习,每周一次的集体诵读,每学期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每周一的全校师生集体学习一礼”为内容的“五个一”课程安排,受到中央级媒体的关注。学生从进校起,附小教师就精心为他们设置了各年段的“明礼行孝”拓展课程,如低段的“春晖工程”、高段的“德育手册”等。学生学习兴趣、品德修养在课程中不断提升,为学科教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附小的教学成绩不断提升,仅2014年附小就收获了如下殊荣:朱九如同学荣获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英语达人总决赛银奖;侯翔云获得世奥赛金奖;刘雨槐同学的诗歌作品入选《中国诗歌地理·00后九人诗选》。足球代表队荣获2014年双流县第四届中小学生足球比赛乙组、丙组冠军;篮球代表队荣获双流县2014年第四届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一等奖;学生运动舞蹈代表队荣获“IDSU第三届国际学生运动舞蹈(中国区)大赛”一等奖;啦啦操代表队荣获“全国啦啦操联赛(成都站)”两项冠军、“2014年全国啦啦操冠军赛”第二名并获得代表中国参加“2015美国啦啦操世锦赛”参赛资格;学校机器人代表队荣获全国青少年教育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冠军、代表中国赴新西兰参加第三届国际青少年教育机器人奥赛,并且荣获金奖,获得成都市第三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特等奖。今年5月,棠外附小机器人代表队又荣获第十三届四川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金牌。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贯彻明理好学的思想,把促进“学习习惯养成,培养知理明理意识,重视学生全面发展”贯穿其中,就能将学生的质地冶炼得精良优秀,这是今后成功的有力支撑和可靠保证。

  (黄光成)

   (未完待续)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