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英雄主义教育是当务之急
■于洪良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系列活动,彰显了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那些抗战英雄,始终勿忘英烈们的丰功伟绩。然而值得警惕的是,社会上特别是网络上出现了一股“歪曲抗战历史,诋毁亵渎英雄”的错误思潮,严重扰乱了人们对英雄形象的认知。
“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不懂历史的民族没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没有魂。今天,呵护我们心中的英雄梦,就是呵护、感恩我们的英雄们,告慰那些曾经做出牺牲和付出的英灵;就是呵护我们民族薪火相传、赖以不灭的文化根基。
对大学生而言,理解英雄、尊重英雄、崇尚英雄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从历史的记忆中,从英雄的故事里,自觉汲取力量,涵养精、气、神,这终将成为一代人与国俱进,得以强大的根基。
一要少说教,多引导,持续加强中国革命历史的正面宣传教育。“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要用心用情,用更为容易接受、更为符合事理逻辑的方式讲好英雄故事,赋予主流价值观更多切身感和时代感,营造弘扬英雄精神的强磁场。充分利用学校驻地的革命旧址、战场遗址等红色资源,利用各种媒体特别是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创新教育传播方式,少一些“大水漫灌”,多一些“细水滴灌”。
二要少照搬,多贴近,全面把握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原则,多从思想理论上凝聚。“没有理论的人容易被‘俘虏’,被人家天花乱坠的话所迷惑。”要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智力优势,倡导和鼓励科学的历史研究包括人物研究,使现有的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人民英雄创造历史的研究更加扎实丰富,更具说服力,同时要警惕以考证揭秘之名行政治图谋之实的行径。让大学生在回首中铭记,在缅怀中传承,把英雄精神深深融入民族的基因血脉里,内心保有家国的情怀和担当,勿忘和平正义来之不易,勿忘复兴之路任重道远。
三要少拔高,多客观,着力培育崇尚英雄、捍卫英雄的社会文化生态。“崇拜英雄是一种好善,也是一种审美”。要创新教育载体,提高教育感染力,努力培塑敬重历史、崇敬英雄的民族心理,净化提升我们的民族精神,首先要捍卫历史的尊严,维护英雄的形象,消解“精致利己主义者”产生的现实土壤。使英雄形象更接地气,使大学生产生认同进而转化为“红色基因”,让其感到英雄的“可信、可学、可敬、可爱”,在外界拼爹、炫富、看颜值的一片喧嚣中洞穿时空迷雾,保持内心坚守,涵养一份定力,做一个恪守社会公义和良知的人。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