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在孩子心底播下和平的种子

2015年09月11日09:08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在孩子心底播下和平的种子

芷江受降纪念坊。(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阳锡叶 特约通讯员 向波 蒲学岩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一座湘西小城。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国民政府在此举行受降仪式,历时8年的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就此画上句号。

  从此,芷江成为了一座胜利之城、和平之城。

  从芷江县城往东驱车3公里抵达七里桥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就坐落在这里。进入大门,始建于1946年的白色“血”字形三门四柱牌坊式建筑——“受降纪念坊”耸立中央。这是华夏大地唯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的标志性建筑,是中华民族伟大不朽的历史丰碑。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记者看到,来此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一队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整齐地站好队伍,举起右手,站在受降纪念坊下大声唱起国歌。

  芷江县教育局局长唐非告诉记者,抗日战争时期,为反抗法西斯、保卫世界和平,芷江呈现出国共联合、军民联合抗战的局面。尤其是中国军民与以陈纳德为代表的苏美等国际援华战士围绕芷江机场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芷江保卫战的胜利,奠定了芷江受降的基础。

  他说,今天,芷江县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这一主题,通过进课程、进课堂的方式,面向全县学生进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培育崇高家园情怀的和平文化教育。

  记者在芷江县教育局和县一中、荷花池小学、河西小学等学校了解到,县教育局自主开发了地方性课程“芷江和平文化教育”(初中、小学各一个年级),每周开设两节课,将和合文化、抗战文化与和平文化融为一体,让和平文化真正走进校园、深入课堂。各学校普遍开展了以和平文化为主题的讲座、征文比赛、书画大赛、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小导游、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和课程中审视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芷江一中已有120多年历史,其前身为光绪15年(1889年)创办的“沅水校经堂”。抗战时期,该校有不少学生积极加入抗战队伍,该校的操场当时曾是新六军的新兵训练基地之一。

  校长曹兴美说,学校把和平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去,通过文化价值体系的构建、开发学科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并以各种德育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产生切身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热爱。

  这几天,在芷江一中就有1000多名学生放弃暑假,自愿参加今年9月5日举行的第五届芷江国际和平文化节活动节目的排练。

  在河西小学,校长冯仲玉给记者抱来厚厚一摞校本教材,包括“芷江欢迎您”“芷江侗乡情”等7本。她说,为了对学生进行和平文化教育,这些校本教材包含大量的芷江历史文化介绍,包括抗战历史和历史遗迹,甚至剪纸都要求学生剪出受降纪念坊等。“我们学校打造的一个特色就是培养小导游,要求学生去受降纪念坊、飞虎队纪念馆等,自己写解说词,给外地游客讲解,许多学生在做小导游过程中,既锻炼了自己,又了解了历史。”冯仲玉说。

  今天,芷江开展和平文化教育已经有了更深的内涵,它至少包含了四个层次,即追求和平、反对战争;彰显和谐、倡导和睦;推崇和善、传承美德;展示和美、陶冶情操。“芷江开展和平文化教育,就是要给青少年展示美的东西,用美感染青少年,引导青少年用美的心绪和态度对待他人和社会。”唐非说。

  11岁的荷花池小学六(3)班学生欧恬,在参观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后写道:“我们追思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吸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和深刻的智慧、启发,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

  【抗战记忆】

  芷江受降

  侵华日军正式投降之前,派出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作为受降使节,在湖南芷江与中国陆军相关高级参谋人员商定日军向中国军民投降的所有事宜,并在日本投降时注意事项备忘录上签字。随后的9月9日,中国战区范围内的侵华日军在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正式无条件投降。因洽降地点位于湖南省芷江县城东的七里桥村磨溪口,史称“芷江受降”。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