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教育因你而精彩

2015年09月10日09:08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教育因你而精彩

“学习圈”示范课

“学习圈”示范课

“名师堂”中的创新交流

“学习圈”教学改革动员

台湾世新大学副教授陈永隆博士作“学习圈”培训

“学习圈”教学集体备案讨论会

  秋风送爽,又到了收获和感恩的季节。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蓝天,因为蓝天让它展翅飞翔;我们感恩老师,因为老师助我们成就精彩人生……致,敬爱的老师们!

  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有这样一组数据让大家津津乐道:国家示范校建设期间,技能大赛方面,师生获国家奖项4个(三等奖3个,第八名1个)、省部级奖项4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18个,优秀奖8个,第五名2个,第六名1个);文明风采大赛方面,师生获国家一等奖5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16个,优秀奖4,优秀指导教师奖2个;获市级一等奖58个,二等奖74个,三等奖169个;论文评选方面,师生获国家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14个,优秀奖14个;获市级二等奖1个;说课比赛等其他方面,师生获国家二等奖1个,三等奖4个,优秀奖1个;获市级一等奖5个,二等奖11个,三等奖4个,优秀奖1个。

  一尊尊闪闪发光的奖杯,一本本鲜红的荣誉证书,一块块刻录成绩的奖牌,记述着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创新发展的荣誉,闪烁着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老师与学子的风采与收获……

  是什么让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备受社会的宠爱?是什么让她获得如此众多的含金量高的“桂冠”?又是什么让她具有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校长李庆一语道破玄机“因为我们深知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所以我们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工作思路的过程中,探索科学有效的优秀人才成长机制,创新‘互联网+’思维打造‘名师堂’,进而培养出一批有教育思想和教育风格的专业领军人物和优秀骨干教师队伍,形成以名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带动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并将其转化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我们学校得以持续快速发展的法宝。”

  【理念篇】理念为魂

  职业教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可是优质的职教资源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共享机制,因此,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新常态,通过搭建平台实现优势集聚,实现资源共享,带动学校内涵发展,“互联网+”教育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师资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和动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名师的传承和梯队建设亟需打造一个平台来充分调动名师的积极性。探索名师培养和孵化机制,建设优质资源库发挥多元功能,以重塑学习形态,挖掘名师背后的优质资源迫在眉睫。

  示范校建设以来,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学校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创新课程实践,完善课程评价体系,还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构建一体化课程新体系,通过一体化课程学习,使教学过程贴近生产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这些先进的教学模式都离不开一支教学科研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来支撑。

  最值得骄傲的是,学校构建了以美国教育学家库伯提出的“学习圈”理论为依据的“学习圈”教学模式。示范校建设以来,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把“教师、学生、课堂、工具”作为学习圈的核心要素,构建“探究—思考—行动—进化”的知识管理“学习圈”,引导学生利用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利用云端资源,完成“提问—搜索—活动—修改—展示”的学习过程。“学习圈”课堂是学生互助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平台,学生通过学习和实作的过程获得各种感受,在教师的指导下转化为经验和教训,实现真实的成长。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控制学习目标,营造独立的学习氛围,师生关系从“信息不对称”向“对称分享”进化。师生之间亲密无间的合作,让课堂充满活力,学习效率不断提升。为保障学习圈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学校充分吸纳行业、企业、学校名师参与其中,定期开展名师大讲堂活动,学校各个教室、办公电脑都可以现场观看,明显提升了学校教学信息化水平、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显著成效。

  在如此多成熟的条件背景下,由重庆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的领导牵头,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联合9所委属学校创新性地提出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名师堂”,以“名师堂”为载体,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指导和辐射作用,努力把“名师堂”办成“未来名教师与高技能人才的孵化地”、“校企融合的助推器”、“专业建设创新的工作站”,加快培养学校骨干教师与企业高技能人才,从而实现专业教学与技能水平迅速提升,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

  有了这个理念做指引,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利用“互联网+”思维探索名师组织化机制,建设资源交互平台,聚集优质教学资源,打造人人可享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以发现名师、催化名师、孵化名师、推广名师的建设计划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保障篇】保障为根

  “名师堂”属资源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项目,顺势实施需要整合大量的资源,需要优势互补,更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保障。

  “名师堂”项目由市经信部门领导直接统筹,9所委属技工学校通力协作,实现了专业资源、骨干师资、管理人才、社会资源的高度互补,核心单位的紧密合作激发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名师堂”项目运行过程中,重庆市经信委拨付了700万的专项资金,扶持云台建设和各核心学校的微格教室建设,为本项目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名师堂”项目需要设计大量的硬件和软件技术,还需要把握新时代的学习规律,因此一批IT技术精英,专业平台服务公司以及教育教学专家、市场营销专家、法律专家为本项目提供了运营的技术保障,用最方便简捷的方法达成运营目标。依托云管理平台建立一套全面、完善的云计算服务管理体系,打通用户管理、前向、后向收费渠道及安全支付解决方案,根据用户行为数据分析设计提供灵活的产品计费模式,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

  【实施篇】实施为本

  “互联网+”思维打造“名师堂”具体的实施步骤是要科学设计“名师堂”的功能,根据功能所需打造可扩展的平台,吸纳名师参与平台建设的同时贡献背后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平台的多元化和大数据优势,实现随时随地的高质量学习。

  首先是功能设计,包括名师交互、资源平台、组建未来学习中心、成立合作中心和建立大数据中心。

  学校根据名师的优势和长处,在平台上公开自己的专业成就和教学理念,达到名师之间互相吸收和借鉴,是一种较高水平的智慧交互。“名师堂”还要吸引一批具有名师潜质的教师,参与名师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在平台中建立沟通渠道,打造不同阶段的人才梯队。获取、储存、整理包含课程资源、技术资源、制度流程资源、企业资源、岗位资源在内的各类优势资源,打造一个鲜活的资源平台。“以专业为基础,以课程为支撑,以服务教学为宗旨,以元素积累为特色”的资源库,可为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微课竞赛、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等提供成型资源支持,并形成资源共享。资源平台必须具备方便检索、动态更新、标杆示范的特点。让平台参与者既是资源的建设和奉献者,又是资源的受益者。海量的学习资源,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名师在线指导,及时分享学习心得并学以致用是未来学习中心的重要功能。建设云平台,满足社交化、碎片化的学习需要。为学校提供线上教学、学生线下补充学习提供环境支撑。以教学资源为主线对学校的各种数字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以网络化教学为核心,整合教学资源、科研资源的制作、管理、发布及应用,打造一个网上教学平台,真正实现教师、学生的网上教与学,实现网上授课、作业、答疑、自学、考试等工作。从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三个层面出发,多层面、多角度、多渠道和社会各界资源展开合作,以教育应用为手段,广泛积累社会信息资源,打破平台资源库仅是资源“容器”的瓶颈,将资源与网络化教学、学习相结合,让资源库从单纯的资源集合走向基于资源库的应用平台。合作中心实现科研合作、教学合作、项目合作、评价合作等众多的合作群,通过合作完成资源的交互与整合。通过平台的建设与运营中,积累的大量数据可以作为决策、分析、规律探究的重要依据,支撑教育改革,完善内部管理,优化平台建设。

  其次是打造平台,这个阶段包括了开展新时代的学习规律研究、构建“互联网+”学习环境、建设“微格教室”、制度和流程建设、建设优质资源库、开启个人学习模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规律与传统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区别,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专门成立课题组,就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规律做专题研究。通过调研访谈,阅读大量学术著作,邀请移动互联网营销达人进行研讨,突出了平台建设的实用性、趣味性和多元性,研发有效的管理方式,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根据“名师堂”功能设置的需求搭建硬件平台,建设基础共享数据库平台,对各种结构化数据,包括数据库、数据仓库及用户行为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主要用于存放培训视频、教师课件、教学相关资料、合作伙伴的相关材料信息等。采用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系统架构进行平台构建,它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的要求,搭建开放、可扩展、可分步实施的灵活基础架构。使得整个平台扩展更为便利。硬件平台可以同时满足5万人在线学习交互以及数据处理的要求。随着用户规模的增长根据需要进行适度的扩容。用微格教室实现在线直播和录播优质课堂,保证所有学习者通过网络都能随时随地享受优质课堂,并参与互动讨论。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名师讲堂现有条件基础上,增加教育云平台的服务功能,扩充用户点数,搭建网络视频终端,购买讲堂专用服务器,增加网络带宽等硬件设施,为教育信息化服务提供支撑。为委属其他各个学校分别建设1个互动视频教室,可以现场观看在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名师讲堂的上课情景,各个学校之间还可以进行互动讨论,教师、学生可直接与名师互动在线交流。

  为了保证平台的梳理运行,根据业务需要,学校还制定了《名师讲堂平台建设规定》《名师讲堂管理办法》《名师评聘考核办法》和《名师讲堂资料管理规定》等相关制度。同时,将一系列的操作规程保存到云平台,便于所有使用者按照规范使用平台,不断降低技术门槛,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在专家的指导下,通过校企合作、校校联合、名师引领、共建共享的方式,强化学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研教改等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汇聚国内知名专家、优秀企业、资源供应商持续不断地上传优质资源,突出应用、融合资源、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围绕重点教学应用热点和难点,整合行业资源;开展典型应用示范建设,以点带面,全面开花。根据个人学习规律,以平台数据库为支撑,充分进行数据挖掘,对每个学习者和参与者进行分析,就学习习惯,学习时段,学习效果,学习内容等提供分析和支撑,并根据行为数据提供更加科学的建议,指导学习者养成养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的质量。

  最后是整合运营阶段,此阶段包括开展名师认证、名师“联体课堂”、 学习大数据挖掘、开展“我要成名师”工程、开展“我要找名师”工程。

  学校根据名师标准,吸纳50位以上名师加入讲堂,初步形成委属学校名师团队。在委系统学校开展“一师一优课”活动,通过活动,打造名师精品课,建立委属学校教学资源库。对做出贡献的名师进行名师堂名师认证,发放电子认证和ID号,并给于相应的激励措施。获证“名师认证”的老师建立“名师工作室”,每人贡献一定数量的系列精品课。精品课在“微课教室”完成,同时接入硬件平台,保障委属学校系统的老师和学生可通过闭路电视、平板、手机在网络上观看直播,参与互动。课后所有听课教师在微格教师实现远程评课,并将相应的评价和建议录入数据平台。学生和老师同步完成相应的评价和反馈工作。在网络环境下完成联体课堂,最大化发挥优质资源的作用。运用数据后台,深入挖掘大数据时代的学习规律,挖掘资源库运行情况,对资源的点播情况进行排名,定期出具数据分析报告。数据分析报告服务于决策、教学、互动等领域,让一切教学活动在数据的支撑下形成透明化运作。

  名师的标杆效应和榜样作用会激励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不断磨砺品行,提升教学的技术,修炼育人的艺术。通过平台发布“我要成名师”活动通知,吸引一批有潜力的教师拜师学艺,并在平台上不断呈现教育教学作品,通过呈现换取相应的积分,积分到达一定程度后可以申请名师认证!平台集聚了一批优秀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方法各异,个性不同;通过“我要找名师”工程,让每个学习者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老师,每个老师都找适合自己的学生,真正达到教学相长,黄金的师生组合。大规模的因材施教,通过技术平台和互联网思维得以实现。

  【成果篇】成果为效

  事实充分验证了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利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名师堂”的眼光和魄力。示范校建设两年来,凭借“名师堂”提供职业教育新资讯,打造职业教育交流平台,搭建职业教育沟通桥梁,推动职业教育行业发展,强强联合,以强带弱,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共同发展。取得了累累硕果。

  通过“名师堂”品牌建设效应,吸引社会优秀的大师加入名师团队,引领其他教师发展。云平台提供约60多万条目,100多门课程的学习、教学资源,同时汇聚国内各知名专家、优秀企业、资源供应商持续不断地上传优质资源。同时名师的标杆和示范作用也激发年轻教师成为名师的追求与欲望,名师梯队建设机制基本完成。“名师堂”有效地实现了名师交互和资源孵化机制。

  优质资源库发挥多元功能。“名师堂”这个项目采取的是“点突破—网扩展—深挖掘”三步骤来建设的路径。初期聚焦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及委属其他8家学校,示范指导名师讲堂品牌项目初期发展;中期引入其他学校、产业、行业联盟,吸引社会力量推动项目业务推广,教学、信息资源广泛积累;后期基于教育信息化资源的积累,实现教育信息与教育市场的深度整合,达到名师讲堂品牌的市场化运作。优质的资源库已经为教师备课、学生学习、改善师生关系、研究学习规律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此项目汇集全国知名教师、行业专家、优秀企业来共同建设资源内容与应用系统,通过名师讲堂,打造1000堂以上精品课。

  在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思维,与其他职业院校等各机构共同搭建教育资源云平台,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教育信息化,实现资源利用方便、高效、快捷等优质服务。资源实时分享,在网络互通的地方均可用电脑、电视、手机、平板等多种方式共享名师互动在线课堂、网络课程等资源,使优质资源覆盖面更广,受益人更多。同时,结合教育、行业和产业的力量,来强化校企联动、工学结合的有效实现。

  登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对于李庆校长和重庆市高级技工学校而言,改革的道路,只是刚刚开始。精彩,仍在继续!(王丽英)

(来源:中国教育报)

(责编:欧兴荣、林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