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做学生发现自我潜能的启蒙人

2015年09月09日09:06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做学生发现自我潜能的启蒙人

  ■颜泽志

  家里的“一帆风顺”叶子黄了,去和养花人取经,他说营养不足,让我上两袋花肥,嘱咐我不要老是浇水,并且说花大都是浇死的,很少有旱死的。原因嘛,很简单:水多了,根都烂掉了;旱时根却猛长,以便能尽可能的找到水生长。

  种树也有类似经验:不能定期浇水,三五天一次,三个月一次……要让树根自己去找水,这样树木才能根系发达、茁壮。反之,如果定期浇水,就会抑制根系自主发展,导致植株矮小,好多年也不怎么长。

  卡波尼娅就是个处于成长敏感期的女孩,她不喜欢母亲把她培养成所谓的淑女,就在爷爷的帮助与支持下通过观察周围环境变化,开始了少年眼中神奇的科学探究之旅,虽然很多疑问并没有解开,但最终成就了自己的进化史。

  在德利亚·雷的笔下,曾经孤独的男孩林肯通过一次认领墓地、为墓主写小传的作业而明白了生命与死亡的意义,从而变成了一个坚强的男子汉。孩子们一旦成功度过了自我选择的最关键时期,那就肯定会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人生。

  反观我们,是不是管得太多了?是不是放得太少了?创造有时是从内部打破的,发明有时得益于出错。当我们把孩子当成机器人而规定一天天该干什么的时候,进化将戛然而止;我们的下一代将永远匍匐于前人的脚下,逐渐萎缩……

  人活得越简单,越是成功。复杂永远与成功无缘,人如此,事亦如此!

  著名学者吕叔湘先生认为:教育的性质类似农业,而绝对不像工业。工业是把原材料按照规定的工序,制造成为符合设计的产品。农业可不是这样。农业是把种子种到地里,给它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如水、阳光、空气、肥料等,让它自己发芽生长,自己开花结果。

  1943年,陶行知发表《创造宣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1946年,陶先生又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提出“六大解放”:即要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空间和解放学生的时间。

  还有“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钱学森的思维科学对教改的重要启示——全面学习、全人格教育和全学科学习才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探讨成功人士或是评价一个人的为人处事能力时,常常会提到“智商”、“情商”。其实,我们要客观地看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告诉学生人生的成功架构应该具备“十商”,“智商”、“情商”只是其中之二,还有德商、逆商、胆商、财商、心商、志商、灵商、健商等八商。

  这样看来,从养花种草到教书育人是一个道理:只有让学生发现潜能,发挥优势,树立自信,才是一个好老师。(作者系河北省新河县振堂中学教师)

(来源:中国教育报)

(责编:裴扬(实习生)、林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