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欠账 农村学生进名校后与城市学生差距明显
今年的夏天,对于刚刚经历完高考的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亮乡石月亮村的葛飞来说,等待着好消息来临的心情是紧张而忐忑的,这个消息甚至能改变一个家庭,给一个村庄带来希望。
“8月10日收到天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是我们村唯一一个考上名校的。” 葛飞一脸骄傲地说,“不读书我只能复制着父辈的命运。我是幸运的,遇上了国家出台这个政策,能读上名校。”
葛飞口中所说的“政策”是“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工人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受惠于高考改革“红利”,与此同时,学生进名校后“跟不上趟”、与城里学生差距明显等问题也逐渐显现,而仅在高考层面的“扶贫”还不足以改变这几年一些偏远地区兴起的读书无用论,“寒门式努力”还需要更多包容、扶持。
以梦想之名的高考“扶贫”
“村里以前出过几个大学生,不过都是二本线以及以下的。这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中小学条件很差,能读书读出来的全是靠个人毅力。如今,我受惠于定向招生的政策,也给了村里孩子很大的信心。小学老师还特意请我给孩子们讲一下自己的‘奋斗史’,孩子们听得眼睛发光。”葛飞开心地讲道。
2015年,国家将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招生名额增加到5万名,这意味着全国832个贫困县以及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中西部省份的优秀生源,有了更多上大学、读名校的机会,清华大学2015年还将录取“自强计划”学生近80人,人民大学预计录取“圆梦计划”学生80人,北京大学将继续扩大“筑梦计划”的招生专业……这些以“梦想”命名的招生计划,是专门为农村贫困地区优秀学子打开的大门。
记者从云南省招生考试院获悉,从今年高考录取情况看,得益于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实施,云南省93个贫困县上一本线的农村考生录取率从专项实施前的66.74%提高到89.28%,这意味着云南贫困地区农村考生就读名牌高校的机会明显增多。
据记者了解 ,在专项计划录取中,提前专项录取了35人,国家专项录取3546人,地方专项录取了274人,高校专项录取195人,自主招生录取了264人。专项计划为今年云南省农村贫困地区的考生增加了22.54%就读名牌高校的机会。
清华大学云南招生组老师为了寻访德宏州一个贫困学生,曾跋山涉水数百公里,十分辛苦,他为招到这名出类拔萃的孩子而激动不已,“能把山里的优秀孩子招进清华,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寒门式努力”何时见彩虹
云南民族中学的农村生源占到80%以上。高三班主任何老师告诉记者,这些农村学生大多在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基础不好,高中要培养起来相对困难一些。不过,他们特别刻苦,比如学校规定晚上11点必须熄灯睡觉,但有的学生就开一个用电池的小台灯,深夜还趴在床上偷偷复习。“想要考上重点大学,他们要比城市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
毕业于曲靖市会泽县第一中学的鲍志华,母亲在家务农,经济来源主要是靠爸爸到处打零工。他没有条件上补习班,或者买很多教辅材料,唯一能做的就是埋头苦学。 2013年高考,鲍志华考出了705分(含20分加分)的好成绩,最终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
和鲍志华一样,刘莉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寒门学子,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上大学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离家50公里的地级市,上大学前未看过电影,很少有时间看电视。通过自身的努力,她进入一所985大学,最终在研究生阶段考入北京大学。
回想一路求学的经历,刘莉发现:自己小学和初中同学都来自农村,寒门比例在98%以上;高中同学中,寒门比例占了50%左右;家庭条件的差距在本科期间尤为明显,“优越者每月有上万元的生活费,贫困者只能靠几十元的助学金勉强维持”,在她就读的大学校园里,真正出身寒门的学生只占到5%左右。
“大一时需要进行PPT展示,对于从小学就开始制作PPT的同学来说一点儿不费劲,可我连PPT是什么都不知道。” 鲍志华说,“感觉很多东西都要从零学起。”
与同学的交往中,鲍志华感到差距最大的是自己的阅历——没去过几个城市、没旅游过、没有唱过KTV、没有去过健身房,也不知道红酒还能分很多种类……“当别人聊天的时候,我只能听,无法参与其中”。
最无奈的是,他根本没有时间参加社团活动——除了学习时间,课余时间几乎全花在勤工助学岗位上,“不要说赶超别人,就连弥补都很难”。
选育衔接方能让鸿沟变浅
“他们不能无忧无虑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兼职、考虑现实性的东西。”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大二学生张嫚看来,不同家庭环境的学生在大学里的表现是有差别的。
多位通过高考扶贫政策进入名校的农村学子对记者表示,虽然跨进名校这道窄窄的门,但是因为农村基础教育欠账太多,他们普遍感觉底子薄,综合素质比城里同学差一截。与此同时,来自贫困地区的他们习惯埋头读书,多数人性格比较内向,在社团以及社会活动中往往是旁观者,有时喜欢封闭自己的内心,感觉很苦闷。
学子们期待高考扶贫不要止步于招录阶段,一些高校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在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扶助措施帮助他们完成选育衔接。“国家专项计划实施的第一年,我们学校采取计划生源单独编班,可在实施中发现,其学习成绩与普招生相比差距比较明显,从第二年开始我们进行调整,实行插班培养。同时,对经济、心理上需要帮助的学生,通过学生社团进行特色扶助。”南京农业大学招办副主任倪丹梅说。
据了解,清华大学也高度重视对“自强计划”学生的选育衔接,学生入校后,学校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此外,清华还提供多种机会为“自强计划”学生拓展素质,提高全方位能力。
此外,对于贫困地区的学子而言,教育扶贫除了高考政策优惠,更需要的是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
“我们村好多学生因为成绩不是特别好,考不上好的大学,工作又难找,工资又不高,就都选择辍学打工了。”云南财经大学学生李根顺告诉记者,在他的家乡盈江县勐弄乡,中学生辍学去打工已渐成潮流。出去打工一年,最少的收入也有1万多元,多则三四万元,读书无用论正在悄然抬头。
李根顺讲到,导致寒门子弟上大学难的症结在基础教育欠账太多,在他的家乡,人们期盼着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期待着只有粉笔黑板的数学条件得到改善,优秀老师能够喜欢来并且留得住。(记者 黄榆)
(来源:工人日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