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埋头赶路”也要“仰望星空”

在线教育,别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教育视界)

张  烁  乐佳文
2015年08月13日07:3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自从被总理在两会上“点名”,“互联网+”成为年度热词,教育也自然不会错过这班时代顺风车。有市场调查机构预测,2015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未来几年将保持30%以上的增速。

  2500多年前,孔子杏坛讲学时,不会想到今天师生可以相隔时空,更不会想到如今的教育被互联网插上了翅膀。那么,今天的在线教育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吗?业界面临着怎样的处境?在“埋头赶路”的同时,是否还能“仰望星空”,追随教育的本源和初心?

  格局:行业面临洗牌

  记者打开手机应用商店,输入“英语口语”,2秒钟不到,1700多个搜索结果就跳到眼前,“英语流利说”“有道口语大师”“口语圈”等口语应用程序五花八门。

  “现在,平均每天有9个在线教育项目、2.6个新APP(应用程序)发布。”前不久举行的2015中国在线教育产业峰会上,移动教育产业基金创始人尉迟道坤指出,在线教育在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同质化竞争也日趋激烈。

  有专家认为,竞争不可避免。“某一块比较火热的时候,很多企业就开始挤在一起竞争,这就导致同质化。”艾瑞咨询产业研究分析师刘东梅说。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用户安装了一个APP,就不会安装另一个相似度极高的APP,在“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移动互联时代,这意味着在线教育领域的竞争和淘汰比其他领域更残酷。“总体来说,现在已经有一些泡沫在出现、破灭,在线教育行业重新洗牌是必然的。”刘东梅说。

  据在线教育专门网站芥末堆统计,截至2014年12月,有近60家企业已倒闭或转变方向,其中早教类11家,基础教育类12家。很多公司甚至“来去匆匆”,比如世纪佳缘创始人龚海燕在一年半时间内推出了3个在线教育网站,最终因为资金短缺问题,很快关闭了其中的两个。

  盈利模式也让业界挠头。“目前,在线教育行业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有的是提供高品质付费内容,但效果不好;有的是构建平台,依靠另一方提供内容,走流量变现路线,但这些都只是尝试,很难说有成功的。”快课网创办人张启东表示,现在很多人都在“烧钱”,但几乎没能找到有效的商业模式确保盈利,均处于摸索阶段。

  “整个在线教育行业在2014年呈现大热之势,众多公司纷纷布局,但随着行业泡沫的消逝,众多在线教育企业因过度‘烧钱’且找不到有效的盈利方式,以失败而告终。”北京立思辰董事长池燕明总结道。

  “2015年是在线教育的调整期,一些非常好的项目会继续融资,大量的小企业或刚刚成立一两年的公司容易死掉。”互联网教育研究院创始人兼首席研究员吕森林指出,“定位清晰、有特色优势的企业将异军突起,强者恒强;思路不清、没有特色的企业必然随着资金枯竭而淘汰出局。”

  趋势:在细分中生存

  那么,诸多在线教育企业如何打破“烧钱”魔咒、胶着格局,在“洗牌”中胜出呢?

  “反同质化”应是首选。同质化的激烈竞争不断逼迫企业转型,细分用户需求。一位业内人士在一个展会中惊讶地发现,有一家在线教育机构专门做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其定位仅限于“跨境电商领域的人才”。“这真是将业务垂直细分到了极点。”他对朋友感慨道。

  “企业只有在细分领域中寻找生存的空间,选择一个客户群体基数较为庞大的方向去精耕细作,才能形成持久、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有专家指出。而事实上,现在的在线教育产业链条正在迅速分化,分工越来越细。吕森林举例说,有的提供内容资源服务,比如各种各样的教学课程;有的提供学习交易平台,搭建学习者和教师之间的桥梁;有的提供技术服务平台,如各类网校系统、云存储、云加速等。

  “内容为王”永不过时。互联网趋势与营销专家肖明超认为,教学内容是在线教育的核心,确保内容的精品化、差异化和稀缺性是未来在线教育发展的方向。

  下一步,在线教育产业将何去何从?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他们表示,在线教育将有以下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逐渐“上位”。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规模超过9亿,其“灵活、随时随地、互动性强”,几乎囊括了“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成功要素,在线教育平移到手机移动端是大势所趋。有数据显示,2014年底,教育类APP超过7万个,在手机应用商店中仅次于游戏类应用,占据应用类型第二位。

  盈利模式趋向多样化。目前,国内在线教育盈利主要依靠内容收费、服务收费、软件收费、平台佣金和广告五大模式,各大教育机构正在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未来可能的盈利点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为家长、学生提供真正个性化的服务,同时具有不可替代性,让其具有付费价值。”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分析指出。尉迟道坤则认为,在线教育行业要从产业角度想问题,建立一个生态圈,围绕整个生态圈投资,比如从技术、内容、社区等。

  思考:回归教育本源

  陈萌是一名忙碌的大学生,在零碎时间,她喜欢捧着手机“闯关”,玩上几局英语口语对话练习。“闯关”不仅有趣,还能对她的每次发音进行评分。陈萌告诉记者:“我乐此不疲地刷高分,能在朋友排行榜上取个好名次,很有成就感。”

  “触网”式教育,已经和传统模式的教育大不相同,在获取种种便利的同时,也引发我们思考,这样的“教育”还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吗?

  “目前所做的互联网教育,其实本质上都不是教育,而是教学,99%的公司都是在教学层面。”吕森林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举例说,比如说拍照搜题,如果遇到一道题不会,拍照一搜,就能搜到这道题的解答。

  因为学习的功利化,在很多学生和家长的潜意识里,无助于考学加分的知识都不是“好知识”,全方位立体式的高科技教育课程甚至不如一张高考押题试卷有价值。“如果在线教育仅仅是应试教育的帮凶,那它没有发展前景。应该让它来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真正实现个性化培养。”分豆教育董事长于鹏表示,很多在线教育企业只不过是换了手段的培训机构,“这不仅背离了教育‘慢’的特性,而且跟国家推动教育信息化与学校教学深度融合的大趋势相背离。信息技术一定要跟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学生为中心,方可改变教育生态。”

  但可惜的是,尽管目前有些公司尝试探索个性化学习,但还是“非主流”。于鹏在5年前就进行探索,试图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搜集整理学生学习的行为和结果数据,帮助学生和教师精确定位学习问题,可很多人表示看不懂,也有不少人嘲笑这是痴人说梦。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在如今的“互联网+教育”组合中,互联网追求“快”,高效率、海量信息,急功近利,以期效果一目了然;教育天性“慢”,传道授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快一慢结合在一起,被“快互联网”追逐的教育,应当何去何从呢?

  “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我们从业者要对教育二字心存敬畏。”北京四中网校副校长高钧语重心长地说:“做教育就要有做教育的情怀。淘宝改变大家购物的方式,优酷、土豆改变大家观影看剧的习惯,我们在线教育从业者能为大家改变什么?这才是从业的追求。”

  “真正的教育是改变人,从思想、境界、深度上改变,并且由这批人重新引领世界的发展。”俞敏洪补充说。


  《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13日 18 版)
(责编:赵英梓、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