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补上“亲近大自然”这堂课

2015年08月12日09:03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补上“亲近大自然”这堂课

  ■吴奇

  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校流行封闭式管理:学生不回家,不出门;远离了家庭,也远离了大自然,被圈养在学校里。学生仿佛被加工的零件,在教育的流水线中被程式化和机械化,他们不再对这个世界感到惊奇,不再对大自然的绚丽景象感到喜悦,不再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这种教育把知识的学习与人的精神建构分离开来,从而“销毁了儿童的有机生长”。

  在急功近利的当下,学校和家长喜欢鼓励学生“读万卷书”,但很少提倡“行万里路”。一到暑假,很多家长又把补习或提升文化知识作为孩子过暑假的最主要的方式。

  假期可以补课,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补文化知识,但如果把补课仅仅窄化地理解为补习文化知识,那么这种浅薄的认识必然会加重孩子学业负担。假期补课,更重要的是要补孩子的“家庭之课”“社会之课”“大自然之课”,而最需要补上的是“亲近大自然”这门必修课。因为,回归家庭、社会、大自然,这些“无字之书”“无言之书”,是课本无法给予的。

  在文章中,耄耋之年的季羡林回想起小学生活还兴奋不已。“某一年初春的一天,大圆池旁的春草刚刚长齐,天上下着小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李老师带着我们全班到大圆池附近去种菜,自己挖地,自己下种,无非是扁豆、芸豆、辣椒、茄子之类……于是碧草如茵,嫩柳鹅黄,一片绿色仿佛充塞了宇宙,伸手就能摸到。我们蹦蹦跳跳,快乐得像一群初入春江的小鸭,是我一生三万多天中最快活的一天。”

  好一个“我一生三万多天中最快活的一天”!想想当下与自然隔绝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儿童的快乐哪里寻?偌大的大自然却没有学生的方寸之地!孩子分不清韭菜苗和麦苗,不知季节变化,真是匪夷所思,令人嘘唏!

  作为大自然之子,拥抱天地,融入自然,回到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享受无言之教,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因为大自然就是一本无言而有意的大书,而这本大书最适合儿童来阅读。这本书不但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万木吐苏、桃粉杏红、蛙鼓喧天等可以用五色描摹的色彩及可用五音演奏的天籁;更有细微的、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奥妙体验。

  台湾教师苏明进在《希望教室》里为我们展示了他带领孩子们自助旅行的精彩案例。为了嘉奖自主学习的孩子,苏老师约定只要第一次考试成绩进步就会带他们出去玩,不过要有“家长同意书”。苏老师把“旅行”界定为“孩子自己的自助旅行”,无论是规划旅行地点、选择乘车路线、买票、问路,还是集合、选择景点、步行还是坐车都由孩子们自行决定。苏老师一路就是个保镖,就是摄像师。当孩子们遇到问题埋怨老苏“不帮我们出主意”时,苏老师还说:“这是你们的自助旅行,就由你们自己来出主意呀。”

  一路上孩子们欢呼雀跃,兴奋、慌乱、紧张、疲惫伴随着他们……这样的旅程,想必孩子们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他们用亲身的体验,去感受这个真实的世界!他们的惊呼声串起了美好回忆,他们的好奇心写满了自己的旅行日记。旅途中的一草一木,是最好的生态教材:每一步都刻着淋漓的汗水与难以忘怀的记忆!

  有人说,教育不是豢养,教育需要培养学生成为能够自我发展的独立个体。如果没有深入地接触过自然,没有深刻地感悟过生命的轮回与复苏,没有见识过自然中美与力的萌动,单单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里,学生们何以有足够强健、平衡的精神和情感在未来的生活中栉风沐雨?暑假来了,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吧!

  (作者单位:天津中学)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