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始于劳动 魅力源于技术
■贺明菊
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和提高未来公民的基本素养,并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劳动技术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特点,决定了其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创新”等方面的特殊功能与地位,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劳动技术课程是学校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小学、初中的劳动技术项目载体,取自于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各类手工艺品制作、交流、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利用地方特色资源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标准提出,以动手实践为途径,通过实践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感悟“劳动”的乐趣。
劳动技术教育是通过设计一个项目,制作一件作品,满足一种需求,解决一个问题等活动;让学生经历需求调查、方案设计、材料选择、工具使用、作品评估修改等过程,掌握基本的技术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关注生活、发现问题、提出需求,并积极实践、努力改进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在一系列技术项目的学习、实践、改进过程中,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学会各种工具和设备的使用与保养,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为学生的安全劳动提供必要的方法保障。
合作学习是劳动技术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需求调查、项目设计、制作、交流与评价过程中,能够建立合作小组,相互取长补短,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交流情感体验,感悟合作的乐趣,体验团队的精神,实现共同成长。评价交流是技术项目制作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一过程不但是学生体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更是学会欣赏、学会尊重的过程。师生间、同伴间用欣赏的眼光来评价,让学生在同伴的欣赏中学习,在欣赏中激励,在欣赏中发展。
创新始于劳动,魅力源于技术。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通过技术的设计、探究活动,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使学生形成积极、果敢、不断进取、富于想象、善于批判、敢于表现、勇于创新、善于创造的精神品质。学会设计是劳动技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设计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设计能够解决比较复杂的操作性问题,使学生在设计活动中发展应用性技能,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作者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