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人大附中培养基地:务实创新,育人为本

2015年07月16日09:12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人大附中培养基地:务实创新,育人为本

教育创新 本报实习生 苏亮月 绘

  注重务实创新,基于人大附中培养基地身处办学一线,自身的办学思想、学校的办学实践成果以及生成性资源等,可与校长学员及其学校共享,以此促进校长学员及其学校的发展,带动促进其所在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育人为本,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刘彭芝

  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是教育部今年开启的“校长国培计划”——卓越校长领航工程中的高端培训项目。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下文简称“人大附中”)通过竞标,取得了校长国培计划培训资质,成为全国八个培养基地中唯一的中学基地。对人大附中而言,这是一份光荣,更是一份责任。那么,如何找准自身优势,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成果?注重务实创新,基于人大附中培养基地身处办学一线,自身的办学思想、学校的办学实践成果以及生成性资源等,可与校长学员及其学校共享,以此促进校长学员及其学校的发展,带动促进其所在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育人为本,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共和国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每一所学校都是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沃土。

  调研先行,问题入手

  2015年4月,校长领航工程启动,为实现培训个性化,做到培训方案量身定制,人大附中培养基地成立三个调研组分赴八所校长学员的学校进行深入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校长汇报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评价、访谈中层干部和教师代表、听评优质课以及进行全体教职工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学员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考察和了解。

  通过听取校长学员汇报,人大附中培养基地了解到,校长学员的工作经历及其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自身专业发展及其学校发展情况、个性化培养需求及名校长工作室情况等。通过与校长学员及中层干部召开座谈会,一方面就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的目的及意义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就校长的教育实践及教育思想的梳理、提炼及宣传推广情况进行交流,了解学员校及其校长的发展优势与不足、挑战与机遇等。通过听取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评价,一是了解学员校的发展及在当地的影响,二是争取这些部门对校长培养工作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通过对学校中层干部、教师代表进行访谈,深入了解学校发展特色与优势、校长办学理念、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职工对校长的印象等。通过听评优质课,了解学员校课堂教学改革状况、教师专业能力及学生的基本情况等。

  此外,人大附中培养基地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和《普通高中校长专业标准》,设计了“校长专业发展情况调查问卷(初中\高中)”。问卷围绕专业标准中“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六个方面以及“教师的幸福感、教育效能感、教学效能感、学生发展满意度、学校发展满意度,校长的管理能力、专业理念、工作态度、廉政及工作业绩”等主观感受设计结构矩阵,包含70个问题,涉及校长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调研组成员在八所学校共发放问卷1242份,回收有效问卷1165份。通过问卷调查与分析,对八所学校及其校长的发展状况有了较为透彻的了解,为做好校长个性化的培养工作奠定了基础。

  基地还指导各校组建了宣传推广联络小组。同时,还推动校长学员成立校长工作室。校长工作室成立后,调研组成员与各校校长工作室学员进行交流,了解这些工作室学员自身及所在学校发展状况、需求、对工作室主持人的印象等。这也使调研组成员从其他学校的角度对基地校长学员有了进一步了解。

  经过方方面面的考察调研工作,人大附中基地将更准确、更有针对性地以校长学员的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校、校长、校长工作室的发展为目标,突出个性化培养特色,以解决学员校发展难题为着眼点,促使校长个人在教育理论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方面得到比较大的提升。同时,还将使校长个人的专长能够更加凸显、特色风格更加鲜明,提高学员校的办学质量和辐射示范能力。

  平行视角,实践导航

  相对于大学组织的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由具有丰富办学经验和资源的优秀中学来进行培训,这是国内的首次探索,也是一个改革。

  在培训中,人大附中基地将充分发挥校长学员的作用,构建校长专业发展共同体,促进校长专业发展。基地校与各个学员校各有不同,有大有小,有各方面特别优秀的一流学校,也有整体比较均衡但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学校,各自有各自的思想,各自有各自的实践,各自成就各自的精彩。这种“和而不同”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培训资源,而“不同”背后的“相同”,可能就是我们要探寻、敬畏和坚守的教育规律。所以,这个中小学名校长领航班仅靠人大附中基地校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把基地校和各成员校的所有资源都集中在一起,九所学校形成一个团队,才能将整体优势发挥到最大。

  同时,基地也聘请大学、科研院所的理论导师来指导,提升校长学员的理论素养和理论视野。人大附中基地要求校长学员,将自己办学实践中的问题和难题聚焦为研究课题,先用理论指导实践,再在实践的基础上用理论反思自身的实践经验,凝练自身的办学思想。在这样的不断循环中,积聚发展的正能量,提升自己,发展学校,并在区域内带出一批好学校。

  人大附中培养基地以首席专家为总导师。在理论导师的选择上,注重由学员自主选择那些与自己办学实践结合密切、方向一致,能够对学校独有的办学实践进行理论提升的专家。如果学员现有项目中已经有了对口的理论导师,可由培养基地继续延聘;如果需要更加合适的专家来做理论导师,基地可负责去高校或研究机构聘请。基地对于实践导师的配备,则以人大附中校长团队为主,以外校专家校长为辅。基地既坚持理论导师、实践导师与学员一对一的结对指导教学,又注重导师团队与学员团队的共同体建设,交叉指导,相互交流,由此使得校长领航班成为一个在讨论和互动中共同进步提高的团队。

  优势互补,团队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作为一名中学校长,最主要的工作应该就是“创新”,将创新作为遵循教育规律、诠释教育规律的主要方式。即创新是方式,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是根本。这是人大附中基地对学员校长的一项基本要求。

  人大附中作为基地校,多年来最为注重的就是创新。这体现在学校的校训以及学生的培养目标里,更体现在校长的办学思想及其办学实践的方法论里。人大附中注重创新,这些创新来自对学生的爱、尊重和发现。

  学校到处都体现创新,突破能创新,变通能创新,融合能创新,融汇能创新,执着追求卓越、求真务实激发创新,反思与压力、理想与目标、基础与实践推动创新。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时时、处处、人人、事事都能创新。

  人大附中有很多创新的案例,那么,创新的过程理念是什么呢?答案就是不断地思考与寻找,不断地寻找与变通,在变通中寻求突破,在突破中形成决策。比如,本次集中培训前我们设计深入到八所学员校去调研,就是一种培训过程与方法的创新。此外,基地在校长培训中还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创新。

  一是培养目标架构的创新。注重从校长学员自身专业发展、所在学校的发展以及以名校长工作室为载体引领区域教育发展等三个维度,系统地设计三年培养总目标和年度分目标。

  二是培训课程的创新。总体上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中,包括每年至少两次的集中培训。对此,我们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如7月11日至14日举行的首次集中培训,我们设计的主要课程包括首席专家论坛、名家引领(国务院参事、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报告《新常态下的创新》)、校长学员办学思想与办学实践报告、校长学员对话首席专家、人大附中道德教育创新之路、人大附中学校文化建设创新之路、人大附中课程与教学创新之路、人大附中教育科研创新之路、人大附中艺术教育创新之路等模块。其中,我本人作为首席专家的报告是《如何才能做一名好校长》,它以人大附中丰富的创新实践案例,诠释了好校长必须具备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法制精神和改革精神,必须进行学习、建设、发展、创新、务实和人格等八项修炼。另据不完全统计,人大附中有40多位教师,数十位学生与校长学员分享了他们的精彩和体验。这样的现场教学紧扣校长的培训需求,凸显了人大附中培养基地的特色,得到校长学员的高度评价。

  三是培训平台的创新。我们创建了人大附中培养基地网络平台,将“名校长工作室”在网络上集中安了家,使得线下集中培训与线上及时研讨,以及生成性资源的及时固化融为一体。

  四是学员之间的协同创新。经过调研以及本次集中研修,校长学员及其学校的优势被大家认同,比如山西新绛中学的“导师引领下的半天授课制”、天津复兴中学的“普职教育结合”、吉林长春实验中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长沙雅礼中学的“学术立校”、苏州振华中学的“苏式课堂”、遵义五中的“让人人都有进步”、四川绵阳南山中学的“多元启智、阶梯引领、自主发展”、西安育才中学“红色文化滋养师生成长”等,都属于面向明天和未来教育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人大附中基地将以校长学员教育课题研究为载体,积极推动和组织校长学员所在校进行诸如此类领先的办学探索,并由基地校和校长学员所在校九所学校形成的团队,对此进行协同努力,各有侧重,共同创新,共同诠释“领航”的精彩。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会长,人大附中校长、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校长,校长国培计划人大附中培养基地主持人、首席专家)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