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减法”秘诀

2015年07月16日09:12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减法”秘诀

减负 本报实习生 苏亮月 绘

  ■田波

  2013年8月,教育局安排我到九年一贯制的太平希望学校任校长。拿到的第一份资料是当年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三年级的教学成绩,前者科科合格率仅为15.2%,后者为37.8%,均位列全市农村学校倒数第二名。到了今年,小学、初中的教学成绩合格率分别为87.1%和71%,均位列全市农村学校前五名,近一半的学科教学成绩还进入前三甲之列。秘诀在哪儿?在“减法”!

  开始,每月砍掉一节课。2013年9月,陆续处理几起学生伤害事故的疲劳让我的日记书写得混乱、仓促。可是,国庆节前的师生拔河比赛却仍旧印象深刻,孩子们的使劲样儿,老师们的加油相儿,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10月的师生接力比赛,11月的师生跳长绳比赛,欢悦的氛围渐渐地让初任校长的我明晰了“每月一体”这一举措,也在不知不觉中让老师们接受了每月减少一节课的这一现实。

  接着,每月再砍三节课。如果说利用体育活动,实现了悄无声息的减负,那么根据学校“‘红色’引领、‘绿色’生活”发展规划,每月安排三节课去唱红色歌曲、学习湖南本土抗日英雄、看革命影片,的确引发了一些青年教师的无声反对。虽然党支部每月都会进行检查、反馈,整体上也得到了落实,但是一些教师没有教授歌曲、没有与孩子一同观看等情况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应付心态、拖拉现象仍时有发生。不过,校园中还是有了悄无声息的变化:2014年3月的一个晚上,住校生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时,没住校的几个小朋友坐在门口地上观看;六一晚会前播放歌曲时,孩子们不由自主地共同歌唱;每每上课前,在校园里总会聆听到响亮的歌声。这些现象更令人欣慰。我相信,它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化孩子们的心灵。

  继而,每周又砍一节课。2014年5月,一个电话带给我意外的惊喜。我们这里最有名的高中学校招生老师向我咨询一名初二学生的情况,这名学生在市“三独”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并提出将来报考学校的意向。虽然还有一年的时间她才毕业,可这是学校第一次接到这样的电话。在我的办公室,贴着孩子们设计的奖状;在学校每个角落里,都能看到孩子们设计的环保手提袋;一下课,就可以看到孩子们在乒乓球台前挥舞球拍,等等。这些都是学校经过艰难推动兴趣班建设后所获得的成就。其艰难所在,是一半以上的教师对此强烈的抵触心理。每周要“侵占”他们一节课,对他们尤其是有升学压力的初中老师来说,有些不可理喻。现实的压力摆在他们眼前,他们的不解是有原因的,但改革必须推进。

  最后,挥刀直指晚自习。2014年8月30日,学校召开行政会议,我提出变革晚自习,将原来每节40分钟的三节晚自习改成三节小课,分别是20分钟的学生自习课(无教师)、30分钟收看新闻联播和一节30分钟辅导课。刚一提出,几乎所有学校行政领导都提出反对意见。最终,在我“固执己见”后,还是作了妥协——先尝试一个月。记得五个月前,我采取不赞成、不吱声的策略,“干掉”毕业班的第四节晚自习时,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等就不赞成。如今,我要“挥刀”再砍晚自习。此时,什么边看电视边做作业,什么孩子看不懂新闻,什么教导主任要再补课,各种托辞和情形层出不穷,但在我的坚持下,这项改革最终还是得以落实。

  通过这些做法,“减法”秘诀终于初显成效。学习毕竟只是孩子在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教学成绩始终也只是育人工程里显露在外的那一部分,就像浮在大海上的冰山,没有水下的八分之七,何来闪耀出璀璨光芒的冰山之巅!

  (作者系湖南省吉首市太平希望学校校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