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职场成就感哪里来?找到职业兴趣所在

2015年07月16日09:12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职场成就感哪里来?找到职业兴趣所在

  ■崔景贵

  选择专业与职业是一个重要的决策过程,一个看似简单的决定往往影响着职校生今后的人生发展轨迹。然而,大多数职校生并不了解自己最感兴趣和最适合的工作领域,很难在数以千计的职业中确定哪种职业最适合自己。因此,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将众多庞杂的职业归为数量有限、划分合理的职业群,然后从这几个职业群中去发现职校生最感兴趣的职业群,并从中寻找比较适合的职业领域。

  一般而言,职校生在选择专业、职业时主要受到三个心理因素的影响:兴趣(愿意做什么——兴趣倾向)、能力(能够做什么——能力倾向)和人格(适合做什么——人格倾向)。通过职业倾向测试,可以帮助职校生发现和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从而在选择专业、就业创业、择业进修或职业转向时,做出适合自己的理性判断和最佳选择。

  职业倾向测试是现代职业心理学的一种常用手段,它通过问卷、量表等鉴别工具,来测量个体或群体的职业心理类型,实现合理的“人—职”匹配。兴趣测试与能力测试是测试中最为关注的两个方面,也是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咨询中的必要参考要素。

  职业兴趣是指人们对某种职业活动具有的比较稳定而持久的心理倾向。职业兴趣的个体差异相当大,也十分明显。有的职校生喜欢具体工作,如室内装饰、园林和机械维修等;有的职校生喜欢抽象和创造性的工作,如经济分析、新产品开发和研究等。这些职业兴趣类型并无好坏之分,每种类型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两方面,这就要求从业者在选择职业过程中要尽可能选择适合自己职业兴趣特点的专业或工作,但同时必须明确,职业兴趣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职业教育训练与实践逐步培养的。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著名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曾提出一个广为人知的职业兴趣六边形理论,是最具影响力的职业发展理论和职业分类体系。霍兰德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主动性,促使人们自主愉快地从事该职业。兴趣与职业的匹配是形成职业满意度、职场成就感的基础,且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其职业理论的核心假设是人格可以分为六大类,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职业也可以相应分成同样名称的六大类。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及其测试,为理解和识别职校生的职业兴趣提供了一项非常实用的心理量表与技术,让测试者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同时也与社会文化及职业环境联系起来综合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需要说明的是,职业倾向测试只是帮助测试者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一个辅助手段,而不能作为指导学生选择专业或职业的唯一依据。在对待职业倾向测试结果的解释上,我们要着力引导职校生科学把握专业标准,以免产生误解、走入误区。

  首先要辩证认识兴趣与职业的关系。一方面很少有职校生的兴趣仅限于某一类型,而大多是六种类型的综合;另一方面,任何活动或职业也很少属于单一类型,不同类型的人干同一样工作可能形成不同的特色。所以,兴趣与职业类型的结合,只是一种偏好或倾向,而非一种限制或标签。如现实型的人只是从事现实型的工作会更顺畅,但并不表示他只能从事现实型工作;也不排斥在工作中他会与他人交往与合作,只是相对于与他人交往,他更喜欢和机器物件打交道而已。

  其次要通过多种途径综合评估职业兴趣。由于职业倾向测试是依赖人为开发的软件系统,因而不可能做到完全准确、客观真实。测评学生职业兴趣的途径和方法除问卷测试外,还可以通过活动观察、他人评价、活动结果考量和自我评价等方法综合评估。所以,对于职业倾向测试结果要联系实际反复思考,尤其是当测试结果与职校生个人实际情况不相符时,更要通盘考虑分析,做出专业合理解释,不可盲目轻信或完全否定职业心理测试。

  再其次,测试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职业兴趣的发展。职业倾向测试结果只能为测试者的潜能发展提供参考依据,而不能神秘化、绝对化。尤其要防止学生、家长和教师片面理解或误解职业倾向测试结果而产生副作用。职业倾向测试可以验证、挖掘职校生的职业兴趣,拓展兴趣范围,而不是用来贴标签、下定论,束缚阻止职校生的职业选择与生涯发展。职业兴趣一般会随着积极投入和持续努力的程度而发展。

  对于职校学生来说,入学和毕业面临着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专业选择和分流,因此要学会正确认识升学与择业,在广泛了解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信息的基础上,借助职业倾向测试,兼听老师、家长和职业指导专业人员的意见,做出适合自己的理性判断与理智选择。职业学校则要坚持以职业兴趣等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把握学生的职业心理倾向,有的放矢地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设计,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同时要在学生中普及职业心理知识,唤醒学生的职业成长意识和职业敏感性,培养职业兴趣,发挥自身潜能优势,为理性选择职业、成功就业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系江苏理工学院副校长、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