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大学区制”招生要强化随机性

2015年07月13日09:11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大学区制”招生要强化随机性

  如果购买价值千万的学区房,其结果是孩子有可能入读“名校”,也有可能读不了“名校”,家长的购房行为势必会变得理性和慎重。

  ■汪明

  今年以来,在楼市新政利好刺激以及教育领域改革“大学区制”试行的综合作用下,深圳中小学热门片区的学区房房价累计涨幅达50%—80%。如今,在家长眼中,“拼关系、拼奥数”的择校方法都没用了,尽早买一套学区房才是“王道”。(新华网 7月10日)

  据媒体报道,深圳市从2015年起开始探索试行“大学区制”招生制度,依据“相对就近、教育均衡程度相当、学校相对集中、九年一贯对口”的要求,结合各区实际情况,探索以社区、街道等为片区设置大学区。与深圳市一样,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新形势下,很多地方都在开展“大学区制”探索,旨在促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义务教育招生方式改革,这一改革方向值得肯定。

  有人将目前学区房价格上涨归因于“大学区制”,未免有点简单化。从理论上讲,“大学区制”扩大了招生范围,打破了原来学校与住宅小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招生由以往的以学校点状服务向学区片内多校划片方式过渡,这样的改革有助于缓解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带来的学区房价格上涨之势,是义务教育招生方式的改革与进步。然而,深圳市在试行“大学区制”后,热门片区学区房价格上涨,其原因何在?

  从表面上看,“大学区制”扩大了招生范围,使得更多“名校”周边住宅小区的孩子获得了竞争入读“名校”的机会,这些住宅小区也一下子跃升为学区房,因而导致大学区内住宅价格联动普涨。很多人据此认为,学区房价格上涨,“大学区制”难脱干系。但事实上,如果具体招生方式能够设计得更加精细和科学,“大学区制”本身并不会带来这样的结果。

  目前深圳市的“大学区制”招生,是由家长自愿在学区内为孩子报读2到3所学校,按志愿次序和积分高低依次录取。家长在拥有了学区房的基本前提下,填报好志愿,并按入学积分规则努力地去多攒积分,孩子入读“名校”就会成为一种必然。在这种“必然性”的召唤之下,家长对购买学区房就多了一份信心和胆量。

  依笔者之见,“大学区制”招生应当更加强化“随机性”,减少“必然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规避可能带来的学区房价格上涨问题。也就是说,试行“大学区制”虽然扩大了学区范围,但对于孩子而言,不过是获得了一次就读“名校”的派位机会而已,只要满足基本的门槛要求,最终录取结果完全是随机产生。而恰恰是这种“随机性”,会使家长在购买学区房时仔细掂量。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购买价值千万的学区房,其结果是孩子有可能入读“名校”,也有可能读不了“名校”,家长的购房行为势必会变得理性和慎重。这种理性和慎重在某种程度上需要科学的招生方式赋予它,而公共教育服务政策的制定,本身也应当体现这份社会责任和担当。

  “大学区制”的推进、义务教育招生方式的改革,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既是改革本身的客观要求,也是防范学区房不断上涨的现实需要。从长远看,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才是化解学区房困扰的治本之策。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