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好学校是孩子自然成长的地方

2015年07月09日09:03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好学校是孩子自然成长的地方

  ■毛家英

  对孩子来说,在家庭的“圈养”教育下,乡村的孩子并不熟悉乡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成为现实;在社会的“成功学”影响下,乡村的孩子并不认可乡村,“勤奋好学,积极逃离”成为很多孩子学习的动力。

  对教师来说,除了所服务的学校暂居乡镇之外,他们中的很多人与村落社会渐行渐远。家住城镇,候鸟迁徙式的日常生活方式使大多数农村教师从骨子里不再亲近乡村,也很难有机会真正理解乡村。

  对教育来说,乡村教育更迫切地追求分数,更容易急功近利,更喜欢自以为是地追逐“城市化”。乡村教育,已经越来越远离乡村,远离土地。

  作为一所乡村小学,学校一直希望孩子们能够像田野里的庄稼一样自然生长。有幸的是,在当地政府和市农科院的大力扶持下,我们在校内建设了一块两千余平方米的综合实践园地,命名为“望星园综合实践基地”。整个基地划分为“种植实践区”、“养殖体验区”和“科技环保教育”三大主题区域和六大实践主题。

  孩子们在自然中学习。园内,种植了小学课本中出现的许多植物,如梨树、桔树、枇杷树、桑树、松树、小番茄、黄瓜、牛角椒等。学生不再仅是望文生义,而是能够真实地了解、近距离观察,在轻松快乐中将这些知识印于脑海之中。望星园,由此成为学生最生动、最自然的“第二课堂”。

  孩子们在动手中感悟。“你听来的会很快忘掉,你看见的就能记住,你做了的就能学会。”我们根据不同的季节,组织不同年龄的学生走进园地,种植一些瓜果蔬菜,引导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例如,在“春天的脚步”系列活动中,我们引导学生参与刨地,尝试种植,每天走进园地看一看,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学生们分工合作,亲身观察。他们种植了水稻,丰收时“隆隆”的机器声,让他们异常地兴奋;闻着食堂那米饭的香味,学生自然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

  孩子们在实践中升华。我们不仅仅开展浅层次的种植实践活动,还力争将实践活动科研化。比如,在四年级开展的“色光对蔬菜生长影响的研究”中,孩子们探究了红光对番茄生长的影响,紫光对茄子生长的影响。五年级学生通过对油菜花、小麦的持续观察和小气象站气温的记录,结合数学折线统计图,研究气温对油菜花生长的影响。六年级学生在相关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根据《科学》课程上的相关知识体系,在园内开辟了污水处理系统,让望星园的水系循环利用,对生物处理与水净化的这一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解和应用。

  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学校?作为一名乡村小学的新手校长,我不敢妄言。但是,我们会像尝试开垦望星园一样,在广大乡村,在偏远地方,坚持教育常识,坚守自然教育,带孩子们走进最自然、最真实的世界。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心小学校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