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实践育人促创新创业

2015年07月08日09:08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实践育人促创新创业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坚定走办应用型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道路。早在1998年,学校就正式提出了“创新创业、奉献社会”的办学理念,并从探索“产教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起步,坚持不懈推进“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近几年来,学校积极推进校地校企联动对接,深化以实践育人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既是湖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也是湖北省目前仅有的同时获批“首批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首批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就业湖北先进高校”荣誉称号的民办大学;连续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14项,在全国民办高校中名列前茅。

  夯实基础,推进实践育人基地建设

  学校以转型发展为契机,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不断深化校地校企校所合作,强力推进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依托地方政府企业,推进基地建设

  一是依托地方政府建基地。2011年,学校与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36家企业联合成立了“校企合作发展联盟”,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013年,学校与新洲区再次签订了《战略框架合作协议书》,使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逐步向新洲区全域拓展;今年4月,新洲区进一步明确为学校在人才工程建设、共建实践育人实习实训基地等11个方面提供更多政策支持;2015年,在省、市政府教育等部门和新洲区指导支持下,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为理事长单位,联合兄弟院校及相关地方企业,共同组建“武生院产教合作协同发展联盟”。二是依托合作企业建基地。学校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先后与九州通医药集团、武汉健民药业集团等省内外100余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共建方式建成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130余个。其中,与九州通医药集团合作共建的基地获批为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挖掘整合校内资源,推进基地建设

  一是搭建教学实践育人平台。先后建成了机电工程、建筑工程、软件工程、食品工程等实践教育中心,建筑面积达6万平方米;在校内筹建7个以通识教育、素质拓展或第二课堂为主的教学实践实体单位:电商培训学院、盆景花卉中心、汽车维修培训中心等;在学校桐荫书院、风华书院等处设立一批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中心。二是搭建科研实践育人平台。先后建立了应用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病毒载体(基因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学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武汉武生院科技园孵化器、分析测试中心、园林研究所、药物研究所等一批科研育人平台,已成为优秀教学科研团队的聚集中心、高新技术集成和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的基地、应用型创新人才教育基地。三是搭建创业实践育人平台。积极打造“创业有‘位’来”品牌,组建了高规格的创业学院,建成了“晨光创业园”、“筑梦创客园”等一批学生创业园区和创业实践场地,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格局。四是搭建文化实践育人平台。建立了钱学森纪念馆,一期工程主要展示钱老科研成就及其科学、爱国思想,二期以实景实物复原钱老学习生活工作场景,三期为弘扬钱学森关于第六次产业革命战略构想的科普基地。学校还建成占地面积达6000余平方米的荆楚文化主题园林景观——“楚风园”,并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以及飞机发展史展示馆和农果园等,为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有效载体。

  深化改革,创新实践育人模式

  学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实践育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是构建“学用结合、工学交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围绕地方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兴办各类特色人才实验班10余类。二是注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根据学生实际制定了分层教育培养目标,推出了创新创业课程模块。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了有系统的创业培训,建立了一系列引导学生创新创业的牵引机制。三是实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学生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训实习和暑期实习制度,不断加大实践性教学学时(学分)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四是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专业课教学必须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重点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五是改革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慕课、微课等教学手段,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六是改革学生评价方法。推行“四方评价”体系,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综合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实践育人队伍建设

  一是实施双师型教师培育工程和“双百工程”(百名教师进企业;百名企业工程师上讲台)。每年安排1/4的专任教师到对口行业(企业)实训锻炼,时间不少于30天;每年选派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应用技术类高校学习进修。同时,还评聘了一批企业的高级工程师等技术人员充实实践教学队伍,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二是推行班主任制度。规定全体中青年教师必须担任班主任,并建立育人台账,提升教师实践育人能力。三是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创业培训导师队伍。聘请了一批企业老总和创业指导专家组成“名师团”,校内教师和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组成“讲师团”。目前,这支队伍总人数达到100人以上。

  拓展载体,完善实践育人方式

  学校围绕“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并不断完善创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开展社会实践

  一是坚持每年开展特色鲜明、体现实践育人理念的寒暑假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学分体系,相关成果获得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每年拿出1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学生社会实践,并专门设立“躬行学子奖学金”、“自强学子奖学金”等,奖励在各类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同时,还开展了社会调查、文化下乡、科技支农等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专业实践能力、社会责任。二是青年志愿者常年开展社区服务、扶贫助困、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该校“杨子威献血捐髓志愿者服务队”多次组织“献血车进校园”活动,在校生献血累计超过20万毫升,300多名师生加入中华骨髓库,直接帮助贫困白血病学生4例;学生骆群曙的“一缕阳光爱心接力社”,组织开展了“革命老区留守儿童爱心接力行动项目”,先后帮扶资助大别山地区2400余名留守儿童。

  扶持创新创业

  一是实施“百名小老板培育工程”,设立百万元创业奖励基金,建立“在校大学生校园创业实践小额无息借(贷)款服务中心”,首期注资1000万元。基金全部利息和部分本金用于支持学生创业。同时对一些有创意的创业项目采取无抵押、无担保、无利息的方式借款。二是以组织创业大赛为契机,培育学生创业项目,并在校内创业基地孵化,目前孵化的项目有150余个。2014年,该校学生的《空中花园设计与工程实施》《1000亩生态有机茶循环项目》等20余个创业项目分别在国家和省、市级创业大赛中获银奖和金奖。

  推进文化育人

  一是通过推进钱学森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钱学森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借助钱学森纪念馆等育人平台,深入开展钱学森精神学习教育活动。开办“钱学森实验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与兴趣,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协同能力、人文与科学素养、务实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等,受到学生欢迎。

  二是自“楚风园-求索书院”建成以来,先后组织开展了端午祭屈原、中华经典诵读等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建筑、生物、园林、艺术等专业还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这些文化景观的积极作用。2015年,学校因地制宜依托校内建筑,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长城”,增添了一处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在本校学子中产生了“聚光、向心效应”,在湖北高校和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始终坚持将实践育人理念贯穿于育人全过程,科学的育人理念、创新的育人模式为大学生典型的培育成长提供了丰沃的土壤。近年来,该校先后培育出了一批在全国、全省产生较大影响力的大学生先进典型:两捐骨髓被誉为“心灵最美90后”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获得者杨子威;带着病父痴母上大学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中华孝亲敬老楷模”许大卉;身残志坚投身福利事业的“全国社区残疾人就业指导服务之星”宋雄;自强感恩奉献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程菲;兼职打工赚钱捐助山区贫困中学生、创办“一缕阳光爱心接力社”社会公益组织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北好人”骆群曙等。先进学生典型以点带线、以线成面,在学校产生广泛的辐射效应,形成典型引路好局面,有力推动了实践育人工作。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