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生态化模式: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探索

2015年07月06日09:13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生态化模式: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探索

  ■杜德栎 邱国锋

  与一般高校相比,嘉应学院作为地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尤为突出。一是青年教师的比例更大,成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障碍与瓶颈。二是缺乏教师专业发展的体制与制度。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学校从转变教师专业发展观念着手,大胆改革,开拓创新,优化教师发展生态环境,形成“三五生态化培养模式”,即建立目标动力、发展保障、评价平衡三种机制,搭建教学发展、科研推动、培训提升、交流合作、社会服务五个平台,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根据各要素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功能,我校在实践中分别建构了目标动力、多因子保障和评价平衡三种机制,目的在于构建一个充满生机、保障有效、平衡开放的教师专业发展生态机制。

  目标动力机制。为了实现把学校办成“国内知名特色大学”目标,学校转变教师专业发展观念,大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在2010年制定的《嘉应学院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200名教授300名博士’的教师队伍建设目标;省级名师5名以上,省级‘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2名以上。”这一目标成为激励全校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师自我发展的巨大动力,充分调动了教师追求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多因子保障机制。为了实现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总目标,我校首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体制与制度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一是2010年底率先成立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形成教师专业发展新体制,使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走入正轨。二是以促进新教师与中青年教师发展为重点,先后制定《嘉应学院强师工程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为教师自主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三是成立教师发展生态馆,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个性化服务。四是文化引领,营造教师自我发展的文化生态。

  评价平衡机制。是指学校通过价值评估保证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平衡有效、共生开放的一种反馈制约机制。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一是以项目验收评价为标准,考核教师专业发展。承担项目的教师只有完成预定任务,通过评价才能结项。二是以教学评估为抓手,督促教师教学发展。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优秀的进行奖励。三是岗位绩效考核与教师聘约挂钩。对不同系列与职级教师的教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应该履行的职责进行分类考核。

  为了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生态环境,为教师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与必要的平台,根据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与动态、整体、共生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搭建了以下“五个平台”。

  教学发展平台。一是设置各类优秀教学示范课,有“新教师公开课”、“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本科优秀教学示范课”等。二是先后设立了五届“嘉应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14项,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广阔教学学术研究平台。三是授予各种荣誉称号,培育教学流派影响力。

  科研推动平台。几年来,学校通过加强重点学科建设、鼓励教师承担课题、成立嘉应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实施《嘉应学院科研目标管理评估方案》,对各位教师每学期科研绩效进行考核与奖励等措施,调动了教师科研的积极性。

  培训提升平台。几年来,我校先后举办新教师适应性培训、教学管理创新培训等各类培训班11期,教师共达1300多人次,有力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积极搭建“高等学校中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的平台,推荐教师进行国内访学,仅2014年全校共有34位教师参与学习。鼓励支持教师到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进行出国进修培训。

  交流合作平台。为了开阔教师学术视野,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定期举行学术交流活动。一方面,学校经常邀请知名学者来校做报告,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到学术前沿的研究动态;另一方面,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到教育一线了解情况,参加其它高校或学会等组织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甚至是走出国门学习考察先进教育经验。

  社会服务平台。教师只有为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做到产、学、研紧密融合时,才有社会价值,才能为自身发展开辟新空间。目前,全校共有86个产学研基地。与地方合作,先后承担制订了《五华县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兴宁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后者获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地方高校教师发展生态化模式是以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取向为基本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共生发展为目标,通过加强“三种机制”和“五个平台”建设,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让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等得到自发提升。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作者杜德栎系嘉应学院教师专业发展中心主任,邱国锋系该校校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