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不是推不动,而是没对症

2015年07月02日09:02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不是推不动,而是没对症

  ■黄晓羽

  相对于国家的教育目标、社会对教育的期望以及学校发展愿景而言,目前整体的教师专业水平还不够高,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急迫的任务。

  为什么说教师专业水平不够高?除去教育内部的原因,外部制约的因素也“很强大”:一是教师收入与其工作极其不符,对优秀人才不具备吸引力。教师每天的工作内容都在不断更新,工作对象是几十个每天都在成长变化着的生命个体,工作强度大,复杂性高,却又缺乏像医生那样通过生化实验、仪器检测所获得的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所以,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对从业者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有着很高要求。高素质就应该有高回报,但教师工资水平不高,缺乏诱惑力,这是目前通病。二是社会对教师工作的要求随时代发展在不断提高。比如建国初期的教育以“扫盲”为主,农村出现了很多“百字先生”;恢复高考后,考上高一级学校尤其是考上大学,成为对教育工作者评价的新标准;新课改以来,鲜活的理念层出不穷,要求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现在的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促进者。时代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教师整体专业水平相对变低了。

  面对如此状况,不少校长对本单位的教师专业状况缺乏深入研究和正确判断,“干着急”却找不到良方。不能“对症下药”的结果,一是一个药方包治百病:听从于上级教育部门的安排,只是让本校教师参加诸如国培、省培等各种培训,缺乏本单位清晰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和有效的保障措施;二是乱用“虎狼之药”:校长从个人喜好出发,不顾教师专业水平的实际状况,以强硬的行政手段生搬硬套某某教学模式,以至于“邯郸学步”后,老师不会教,学生不会学,坚持不了多久,又回到原来的路子上。

  如何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一是要找准起点。学校不同,师资不同,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不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也不尽相同。特别是那些规模小、教师少、课时多、任务重的农村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不必提过高要求,最好能以帮助老师解决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这样,教师有需求,见效就快,也容易被教师接受。

  二是要选好载体。校本培训的优点在于便于组织,时间、资金等成本较低,而缺点也明显:由于全校整体水平不高,提升的方法不多,途径有限,措施不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找到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好的载体,即每个学科找一个有全国影响力且经过实践检验的教学法或教学模式,它介于教学理论和工作实践中间,便于模仿,易于操作。

  我校的数学学科是弱势学科,一到六年级整体水平弱于语文。我们以学习马芯兰小学数学教学法为载体来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先是用半年时间,在校内进行理论学习;去年和今年,全体数学教师两次到北京实地学习马芯兰教法回来后,我校崔利芳老师在上“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一课时,发现教学效果很不好。她通过调查发现,是学生对一些概念模糊不清。于是按照马芯兰教学法的要求,重新调整教学思路,以学生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最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崔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学生学不会,主要责任还是在老师。”像崔老师一样,我校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按照马芯兰教学法来反思、调整、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专业水平明显提升。

  三是要营造好氛围。基于教师工作领域广、周期长、复杂性强等特点,校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更要注重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让自己成为引领者、带头人。二是要注意把教师专业发展的短期目标具体细化,使之具有更强程序性和操作性,而不能停留在一些理念上、口号上,更不能只是用虚高的道德目标和烦琐的行政管理约束,强制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三是要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包括制定出学习、反思、听评课、教研等有效制度,把常规教研活动落到实处,逐步建立健全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等。

  (作者系河南省焦作市道清小学副校长)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