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性”教育课程,给孩子一个多彩童年
“六一、六一,大地穿上花衣,小朋友们手拉手,庆祝自己的节日。”儿童节这天,山东省安丘市实验小学的校园里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参加庆祝的不仅有3100多名学生和200多名老师,还有全体学生的家长。他们与孩子共同策划演出项目,并观摩了学校近几年来开展的个性发展课程活动成果展演。
操场的文化墙,学校71个课外社团的“风采展板”吸引了众多家长的目光:武术、舞蹈、书法、象棋、萨克斯、二胡、泥塑、十字绣……“板板”精彩,每一块展板都给家长们带来无比的惊喜。
走进各个社团活动点,家长们更是近距离体验到了“课堂”的乐趣:白杨树下的木凳上,十几个女孩围坐着,手中的针儿上下翻飞,编织出一幅幅美丽的彩色图案;操场上,武术队的孩子们正进行着精彩的表演,蹲马步、出拳,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绿茵场上,足球队的小小健儿传球、过人,一脚飞出,球进了!精彩的射门赢得满场喝彩……
这些,仅仅是实验小学 “个性发展课程”的一个缩影。“个性发展课程”是该校“三性教育课程”的主打项目,旨在张扬学生个性,修习技能,发展特长。
安丘市实验小学创建于1949年,与新中国同龄。她是潍坊市的示范性窗口学校,集书法、艺术、体育三大特色为一体,同时拥有“全国素质教育示范校”、“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校本研究先进单位”等诸多殊荣。
而最能体现实验小学教学特色的,便是学校独树一帜的校本课程建设。
先进的课程理念,是开发优质课程的源头活水
“因材施教,引导每一个学生个性化成长,才能真正释放儿童的天性,这是实小人共同的追求。”在谈到安丘市实验小学课程文化建设的初衷时,校长张宝成如是说。
本着“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个性化的成长”的教育理念,该校提炼出了“顺应天性,张扬个性,激发灵性”的“三性”教育课程建设理念,构建了“基础课程优质化实施、校本课程个性化推进”的课程体系。打造了一支“博爱、博学、智慧、多能”、“以学生的个性成长为教学价值取向”的教师队伍;引导学生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课程结构的优化,是夯实优质课程的稳固根基
课程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课程结构的优化工作。学校充分利用基础课程实施时间,开足开齐《山东省中小学课程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在夯实学生知识根基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学校先后构建了“德育课程、探究实践课程、校园节日课程、作业拓展课程、个性发展课程”五大校本课程体系,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搭建了坚实的成长平台。
构建“德育课程”,锻造学生个性品质。该校针对小学生个性特点,结合中华民族主流道德观,提炼了十二项至关重要的价值观,即“善良、有序、毅力、节俭、感恩、积极、自律、诚实、认真、合作、创新、责任”。为了让德育得以持续有效地开展,学校打造了一项新颖的教育方法:按照月份顺序,把十二项核心价值品格“嵌入”到十二个月中,结合每月的大小节日,相机组织相关活动,进行序列性的德育系列教育,实现预定的德育目标。
打造“探究实践课程”,引导学生亲历亲为。该校设置了多种多样的“小课题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向着“兴趣”出发,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时间走进社区、厂矿企业、图书馆、大自然,实地考察、探寻采访、动手操作并撰写小课题报告,培养多项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立足“校园节日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该校设置了多彩的校园传统节日: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英语节、童话节、体育节等不一而足。每一个校园传统节日,都是学生展示个性才华的舞台,每一个节日的延续时间,都是一个月。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参与活动,展示特长。
构建“作业拓展课程”,拓宽学生发展时空。该校落实荣获山东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的“减负增效的发展性作业改革”,摒弃了学生厌烦的常规性家庭作业模式,转为布置益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养成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最具特色的,是每天“四个半小时”的养成性作业:半小时读书,半小时看电视,半小时干家务,半小时体育锻炼。学生根据自我爱好,自主设计作业内容、作业时间,释放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开设“个性发展课程”,培养学生兴趣特长。该校结合学校及教师实际,开设了多种多样的个性发展课程,如书法、舞蹈、声乐、鼓号、乒乓球、篮球、足球、美术、武术等,实施“走班选修制”,打破年级界限,全校3000多名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主选择课程。目前,已确定的个性发展课程共有24类,组建了71个“个性课程共同体”。
为了保障个性化课程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面向社会广纳贤才,先后聘请了21位具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到学校担任指导教师。他们中有高校学生,有协会成员,也有专职教练;有的经人推荐欣然应允,有的慕名前来毛遂自荐。各路高手齐聚实小,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顺应天性,张扬个性,激发灵性——安丘市实验小学的“三性”教育课程文化建设,让教育回归了本真!
(王 娜)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