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补齐随迁子女教育质量短板

2015年06月04日09:06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补齐随迁子女教育质量短板

  ■吴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是小康社会和中国梦实现的重要保障。然而,在教育现代化推进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就是,如何提高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以下简称随迁子女)教育质量的问题。可以说,这是关系到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高低和能否最终实现的短板,必须补齐。

  目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随迁子女的数量也逐渐增大。据“六普”数据显示:全国0—17岁随迁子女为3581万,其中0—14岁为2450万,义务教育阶段为1472万,15—17岁为1128万。另据调查显示,随迁子女中已经有近20%是在流入地城市出生。

  数量庞大的随迁子女进入城市,给城市教育承载能力带来了挑战。一些接纳随迁子女的学校,一半以上乃至90%以上的学生是随迁子女。于是,一些突出问题逐渐显现:一是城市学校大班额问题突出;二是学校既有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与随迁子女的频繁流动的矛盾凸显——随迁子女经常流动无序、不辞而别,使得学校难以开展正常教学;三是课改后,各地教材版本不统一,来自不同地域的随迁子女基础也不一致,使得区域间教育内容很难进行衔接,带来教学困难;四是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后升学考试政策开放程度不一,不能继续参加高考和中考的随迁子女,在初中的一定阶段就要面临转学,不仅给学校教育和管理带来困难,也使得学生的学业质量很难得到保障;五是一些未获批准的以接收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上极不正规,而且安全、卫生、餐饮存在隐患。

  以上这些问题,均严重影响所在城市教育现代化水平,也从整体上制约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从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指标来看,例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国家指标是2020年达到95%,但是,由于流动人口子女频繁流动,则使得这一指标很难按计划达到;再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到2020年国家指标是90%,但由于目前异地中考仍未完全开放,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后的随迁子女很难参加当地中考升入高中;又如,就教育现代化一个重要的指标“信息化配备水平”中建立校园网的学校比例来看,接收以农民工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学校,许多根本没有建网,更谈不上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了;至于由于教育教学和管理上的困难,使得随迁子女学业成绩水平不高,则直接影响教育现代化的质量。

  因此,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重点关注随迁子女教育质量这一薄弱环节。为此,教育部在2012年发布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中提出,“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纳入财政保障体系。”国务院办公厅也在2012年转发了教育部等四部委颁布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

  这些政策,为满足随迁子女的教育需求、提升其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利好的政策环境,通过对学校建设标准、教材的选用、教育教学的组织、学籍管理、课程开设、家校配合、教师培训、参加升学考试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从而提高随迁子女教育质量,充分补齐教育现代化实现的这一短板,最终实现同步小康,共同托起中国梦。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