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高校管理理念 深入推进依法治校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做出周密部署,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和推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而今在“四个全面”蹄疾步稳之际,依法治校是高校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在高等学校治理中的具体体现,堪称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构建新型大学关系的根本保证。
现代大学制度中依法治校的内涵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校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自主化管理,在办学过程中高校应依法独立行使本校教育决策,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二是制度化管理,高校的办学、管理和教育教学等一切行为都要遵循既定的制度和规定,对学校公共权力进行制约和平衡;三是规范化管理,高校的管理行为要规范,明确管理方案和程序,实现管理目标;四是民主化管理,高校的重大决策和管理事务要尊重师生的意见,实施民主管理;五是权益化管理,高校在对师生的权益保护中,要体现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对师生的合法权益进行充分保障。
高校管理的法治化,包括国家对高校实施管理的法治化、高校自我管理的法治化两个方面,这二者的目标都是要建设一个法治化的校园环境,这个环境以理性、民主、契约、自由为氛围,以科学、高效、和谐、规范为动力,它要求高校的办学理念契合法治精神,高校的运行体系以良好的制度为支撑,高校的文化系统以师生权利为主导。
当前高校依法治校的现状
主要成绩
2003年,国家教育部门曾发布“教育部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2012年,国家教育部门出台《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要求推进依法治校进程。而今高校在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指导下,于办学理念、制度建设、民主建设、普法教育、师生权益保护等方面有计划地推进依法治校,也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依法治校理念形成了更加广泛的共识。依法治校逐渐成为高校办学、理事的基本观念和工作目标,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已经成为高校的共同认识。二是依法治校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大多数高校都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政策法规研究处或法律事务室等部门推进依法治校,并在教师、学生中成立一些组织,保障师生的权益。三是各种规章制度建设逐步完善。目前,各高校基本形成了“章程——学校基本制度——部门规章制度——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四个层面的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四是管理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各高校正在探索构建完善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监督”的依法治校工作体系。
存在的不足
高校依法治校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囿于历史与现实等多种因素影响,仍然存有一些缺憾,由此又衍生出种种问题,制约了高校依法治校的工作进程。
高校管理行政化。当前,高校依然存在管理行政化现象。如行政与学术连体、职位拔高绩效影响度等。其后果就是使行政权力凌驾于学术权力之上,限制了学术生产力,使创新人才多是“难产”,对学校科研和教学的发展、提升造成损害。
高校办学功利化。目前,中国高校的办学规模已经超过了一些传统教育大国,成为世界前列。国家施行“985”、“211”计划后,国内高校在论文的发表、科研设施建设等方面,与国际一流大学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但仍然有一些大学,过于功利,盲目跟风赶潮,热衷于搞短平快,影响了整个社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观感。
高校培养同质化。最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高校的同质化问题。首先表现在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本科教育的同质化。其次,同质化更严重的表现是一些本科教育高等院校,不顾自身条件,办学规模求大,设置专业求全,既分散了抓优势学科的时间和精力,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重复配置和极大浪费。三是特色型高校的特色被“稀释”了。
增强高校管理法治意识,深入推进依法治校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是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改革任务。因此,西安工业大学按照大学章程及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树立依法行政的法治理念
依法治校,其实质是将依法治校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高度升华为法治理念。高校管理者、师生应强化法治观念,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这将有利于通过法律手段妥善协调高校内外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有利于维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依法治校的最终目的是建设法治化的校园,为此西安工业大学就尤为注重法治作用,在其引领下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学科建设全面加强,高水平科研项目立项取得突破,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丰硕。
提高高校管理者的法治意识,转变高校管理理念,是依法治校的基础。首先,高校管理者特别是领导层的管理者要有很强的法治意识,树立法律的“人本精神”。其次,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不仅是一种行政管理的关系,也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高校管理者只有牢固树立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把依法治校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充分认识到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依法治校才能成为学校管理的一种自觉行为,行政管理才能在法治轨道上顺利前行。
制定完善的现代大学章程
制度文明是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标志,现代大学制度是涉及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以及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关系的综合命题。大学章程的制定和实施正是依法治国理念在大学治理环境中的具体体现,从这一意义上说,大学章程从制定到完善的过程,就是高等院校依法治校的实践过程。
对一所大学来说,章程就是这所大学的“宪法”。制定大学章程,也就相当于为大学制定一部“成文法规”,其上承国家法律法规,下启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属于高校内部的“根本大法”。大学依法治校、自主管理悉数仰赖于此。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过程出现的“办学思路功利化、学科设置同质化、管理方式行政化”等“三化”倾向,也必须通过大学章程的制定和实施逐步加以完善。在应对“功利化”方面,高校依照章程办学,就可以正确处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合理控制招生规模与生源结构,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上,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在应对“同质化”方面,高校在制定具体的大学章程时,将各自的办学特色与专业设置理念融入其中,并对其进行明文规定,从而做到了对“专业设置同质化”的限制。在应对“行政化”方面,西安工业大学章程明文规定了学校的管理方式:包括学校党委、校长、校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学校管理方面的职权,做到了权责分明,促进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推进实施,帮助学校在管理层面、管理制度上克服“行政化”的问题。
大力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
依法治校,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模式,更是一种理性精神、一种文化意识,使学校师生员工通过对学校理念的认同、制度的遵守,使实现依法治校的文化浸润在学校各个方面的植入、渗透和扎根,从而逐步培育出一种“法治”的“文化”和“传统”,为高水平现代大学建设目标下的优良管理,提供理念支撑、制度保障和文化培养。
建设法治化的校园文化环境,关键在于根据学校文化传统、办学定位,开展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依法治校的系统工作,这样才能使法治真正融入师生员工的生活之中,使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内化为人们“心中的法”,进而让法治精神在大学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事实上,针对“三化”问题,西安工业大学以“巡视诊断工作”为契机,努力挖病根,并开出良方,效果显著。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依法办学”的宗旨,先后提出了“以党风带作风、以作风促教风、以教风育学风”、“齐心协力抓内涵,一心一意办教育”、“精心教书、精细管理”、“齐心抓内涵,举校建学科”等指导方针。
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学校进一步正确处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克服功利化倾向;按照经济社会和兵工行业发展的需要,继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加强核心专业群和优势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更新理念,逐步实现从大学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加强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建设,修订和完善学术委员会规程,规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权责关系。
学校于2014年11月正式颁布了《西安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明确了学术委员会的定位和职责,健全和完善了学术管理与组织构架,为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的规范运行奠定了基础。目前,学校办学实力显著增强,核心竞争力有较为明显的提升,教职工“获得感”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再上一个台阶。
(西安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于孟晨)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