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你陪”——探访“边防关爱留守儿童之家”

新华网昆明5月31日电(记者 臧晓程)“我希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妈妈洗衣服,和爸爸画画,这就是我们一家人。”儿童节前夕,九岁半的佤族女孩李莞清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刀董村“边防关爱留守儿童之家”的“心愿墙”上贴上了自己的“心愿卡”。
沧源佤族自治县毗邻缅甸佤邦,刀董村距离省会昆明近900公里,步行至缅甸境内村落却不到两小时。和许多边境村寨一样,这里是典型的贫困山区,从学校的校舍、课桌椅到学生的鞋袜衣帽、营养午餐,无不来自国家拨款或爱心捐赠。
贫困,也使得刀董村的青壮年父母们不得不留下老人和孩子,前往城市务工。而李莞清,就是这样一个“留守儿童”。
初见李莞清,是在刀董村“边防关爱留守儿童之家”的聊天屋里。聊天屋其实是儿童之家里由两个书架隔出来的小空间:一张桌子,三四把椅子。“针对情绪不好的孩子,我们会一对一聊天,谈心事。”儿童之家的“金凤姐姐”——勐董边防派出所干警金凤介绍。
下午3点,是儿童之家的自由阅读、游戏时间。书架之外,是20个小朋友的嬉闹声;书架之内,是李莞清一个人的空间,她正在默默地翻着一本漫画,半米之外的热闹似乎与她无关。
“她有点倔,个性有点强。”金凤认识李莞清两年了,非常了解小姑娘的脾气,“或许和家庭有关吧,爸爸妈妈基本上一年才见一次。”
“我们注意到辖区内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安全、教育、心理健康会是一个问题。孩子们由于疏于照顾,缺乏关爱,许多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孤僻内向和自卑的性格。”勐董边防派出所所长胡朝阳说。
2013年4月,为响应国家“爱民固边”战略,勐董边防派出所在刀董村建立了边防线上的留守儿童关爱之家,先后将83名留守儿童纳入关爱行动。随着孩子们的长大、流动性的加大,如今的刀董边防留守儿童关爱之家共有43名孩子。每周都有两到三天,每天一两个小时,由派出所干警陪同读书、聊天、玩游戏。
“孩子们刚来的时候都有些害羞,现在大多数变得开朗。”金凤说,“每到周末、假日,我会带两三个孩子去镇上派出所的宿舍玩。李莞清就去过好几次,还不肯回来。”
“跳蹦床、画沙画、坐旋转木马……”谈到周末的愉快时光,李莞清腼腆地笑了。
“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天上的星星流眼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下午儿童之家活动的最后,是“金凤姐姐”带着孩子们围成圆圈唱儿歌,气氛欢快。
(来源:新华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