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动辄“不发毕业证”是权力任性

2015年05月26日09:07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动辄“不发毕业证”是权力任性

  一些高校凡事与毕业证胡乱挂钩的做法,有滥用办学自主权之嫌,损害了自身形象,也伤害了学生感情。

  ■杨国营

  假设你是一名大四学生,临近毕业,眼下正在某单位实习或在国外学习交流,踌躇满志……突然,学校通知,还有一门叫劳动公益的必修课要修,内容是拔草、捡树叶,你必须尽快返校完成,否则——不发毕业证!不要以为你是在做梦或是在看电视剧,这是日前发生在武汉某高校的真事。

  据媒体报道,该校规定,这门劳动公益课为期5天,占1个学分,学生如果缺勤需要书面请假,可延期几天拔草,但要赶在毕业前尽快抽时间补上。于是乎,有些无法及时赶回学校的学生,只能花钱聘请学弟学妹或其他同学帮忙拔草。本来,学校开设公益劳动课程无可厚非,甚至值得点赞,但武汉这所高校的荒唐之处在于临近毕业搞突然袭击,打乱了学生们的学习和求职安排,难怪有学生吐槽,“早干嘛去了”“这不是折腾我们吗”。在笔者看来,校方为什么突击让学生拔草不是重点,真正的问题出在学校以“不发毕业证”相逼,让整件事完全变了味儿。

  其实,这种味道我们并不陌生。每逢毕业季,“不发毕业证”就成为一些高校特别喜欢念的一道“紧箍咒”。近期发生的典型案例就不少:郑州某高校忘开必修课,学生毕业前集体“恶补”,否则不发毕业证;西安某高校要求,学生不交8万字读书笔记不发毕业证……纵观此类事件,“不发毕业证”成为高校惯用的“大招”,因为高校管理者能够约束学生的方法并不是很多,而毕业证是学生比较看重的,于是不少高校喜欢拿它来说事。

  有观点认为,欧美国家高校大多实行“宽进严出”,对学生的学业要求很高,很多学生不能按时毕业,国内高校严格毕业证发放是一种进步。乍一看这种说法有点道理,但稍加对比分析就会发现,欧美国家名校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一贯的,可以说从学生入校那天就开始了,比如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验成绩以及论文写作等,学生想顺利毕业,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但反观国内一些高校,平时对学生的要求未必有多严格,反而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喜欢最后来一次“严格”秀,并且动辄与毕业证挂钩,这显然与“严出”的精神实质相去甚远。在笔者看来,别说什么效法欧美,行政化思维在作怪才是真的,甚至是一种权力任性。

  去行政化是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一个焦点,教育部日前发文明确提出“逐步取消高校行政级别”,但比去除形式上的行政化更难的,或许是去除部分高校管理者脑子里根深蒂固的行政化思维。试问:动辄就“不发毕业证”,高校有何依据?很多时候,这不过是行政化思维主导下的习惯性手段罢了。

  在毕业证的发放上,高校拥有很大自主权,一般而言,只有学生在校期间犯有重大过失被责令退学或没能完成规定学业,才不予发放毕业证。但犯有重大过失的学生毕竟是极少数,因此一些高校“不发毕业证”,常拿学业问题说事。前几年,甚至有高校将就业签约与毕业证发放挂钩,以提高所谓的就业率,此举后来被教育部明令禁止。英语四六级证书前些年曾是大学生获得毕业证的重要“门槛”,但因为缺乏法律和政策依据,目前大多数高校也已经取消了这一做法。

  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是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内容。但是,一些高校凡事与毕业证胡乱挂钩的做法,有滥用办学自主权之嫌,损害了自身形象,也伤害了学生感情。高校不是不可以拒绝给学生发毕业证,但必须严格依法治教,进行规范化、制度化操作,不能让权力流于任性。

  (作者系本报记者)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