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活着的文学史与文学史的活法

2015年05月23日09:06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活着的文学史与文学史的活法

  ■北乔

  长期以来,文学教育中的文学史都是学术著作,是属于研究者一个人的文学史。这样的个性化之于研究,有独特的价值。只是,我们把研究成果直接搬到了课堂,教学只满足于向学生输送既定而固化的文学史,重视的是观念的移植,学生只是单纯的接受成果。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狭隘了文学,制约了学生的能动性,自然也就难以让文学教育在提高学生文学素质和文学精神方面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综合教程(第二版)》(傅书华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以下简称《综合教程》)则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广阔的文学史空间,引领学生进入文学现场,去感受鲜活的文学,在与文学这一生命体的交流中生成自己的文学史。全书每一个章节都包含“内容提要”、“教学建议”、“精读作品”、“评论摘要”、“泛读作品”、“文献索引”和“拓展练习”等几个部分,使教材本身的意义更为完整。《综合教程》只是傅书华等教授文学教育改革成果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之配套的还有具体的教学活动、评价体系等。这一系统工程,以细读典型文本、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了解一个历史时段的文学特征为教学本位,落实学生对文本的原典阅读及精读数量,强化学生解读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事学术研究的意识,使学生具有自我持续发展的学术素质与品格。真正在本体论上,将普通文学教学从知识传授为教学本体转变为以培养能力为教学本体;在方法论上,将教师讲授法转变为学生学习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细读能力和主体建构能力,真正让教学相长成为现实行动。

  应该说,《综合教程》以及以此为中心的文学教育形式,虽然具有强烈的示范意义,但其实并不是惊世骇俗之举。教学,以教切入,以学为重,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提供方法和提高能力才是根本。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的图式。然而,傅书华等教授的不平凡之处正在此,这就像写文章,天下最好的文章当是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让本该有的回到现实,这需要智慧,更需要使命感和勇敢精神。傅书华等教授的价值还在于,与其无休止的争论或激扬,还不如激活行动力,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中抵达理想。

  傅书华、阎秋霞等四位教授对于文学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其意义不仅局限于文学教育领域,在文学评价与接受方面也具有重大意义。文学世界辽阔丰富,一部部作品都是有血有肉有体温的生命。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文学史,同样应该是活着的,具有最大限度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我们的文学史研究不应是观点的极致性和专一性,让文学史异化为一条路或一个狭窄的封闭空间。我们要让活着的文学生成活着的文学史,引导和鼓励每个人自由选择文学史的活法。活着的文学史,体现我们对待文学的态度是真诚的、尊重的,让文学史以多样化的方式活着,是我们与文学相处的基本方法。这是文学观念层面的,也是我们文学能力的终极标高,更是追求和营建文学精神、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综合教程》提醒我们,要在文学整个领域进行积极和深入的思考,重新审视我们的文学观念、文学态度和文学行为,体察文学与生活、文学与社会、文学与人文精神等诸多关系,让本是活着的文学在我们的世界里活着,让活着的文学有自己的活法。

  (北乔,文学评论家、作家,著有《当兵》、《刘庆邦的女儿国》等)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