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东风吹放花千树 一样树开百样花

2015年05月19日09:04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东风吹放花千树 一样树开百样花

  山东省济宁市第二中学创办于1958年,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鲁西南重镇——济宁市任城区唐口街道。50多年来,历经济宁第二中学、济宁县一中、济宁市第五中学、任城第一中学沿革,于2008年更为现名。学校占地面积188.5亩,现有48个教学班,教职工226人。学校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文明单位、校本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学校、山东省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山东省花园式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济宁市高中教学先进单位、济宁市高中艺体教学先进单位、济宁市素质教育基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的教育发展新思路,要求普通高中“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东风吹放花千树,一样树开百样花。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要求、新挑战,济宁市第二中学紧随教育改革的步伐,在普通高中特色化办学、多样化发展的道路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取得可喜的成绩。

  以文化孕育特色

  学校是文化创生之地,是精神传承之所,是生命滋荣之根。学校与学校的竞争,从表层看是教育质量的竞争,从中层看则是师资素质的竞争,但从深层上看却是文化力的竞争。一个学校发展的多样化,首先来自于特色化,而特色化的根基则在于文化。

  济宁二中最初以理念的提炼和定位为突破口,先后构建了以“做最好的自己”为主题的理念文化体系,以激励和规范为目的的制度文化体系,以强化和暗示为宗旨的物质环境文化体系,以活动为载体的行为文化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差异和不同诉求,确立了“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教育”的办学理念,达成了“尊重差异,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精彩”的共识,形成了“差异教育,错位发展、多元成才、特色立校”的办学思路,构建了“体教结合,艺教结合,职教结合”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为不同基础、不同潜质、不同特长的学生创设了高、中、低端相互搭配又并行不悖的发展路径和平台,为学校的内涵式发展、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看出,济宁二中的核心理念是“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教育”,然而,如何创造呢?如何践行呢?这就需要把视角和行动回归到教育的现实之中。很显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独特的个体,鲜活而有差异的生命,他们将来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应该有幸福的生活和精彩的人生。为此,济宁二中把“差异教育”、“错位发展”、“美好生活”、“精彩人生”作为支撑“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教育”核心理念的支点,从而丰富了理念内涵,理念内涵又衍生并孕育了文化特色。

  以特色反哺文化

  文化孕育特色,特色反哺文化。只有把特色升华为学校文化、学校精神,才能使特色自主存在、持续发展。

  做到差异教育,错位发展的关键在于适性分流,做到美好生活,精彩人生的关键是让学生挥发自己的潜能,并掌握一技之长。根据学生差异,我们把分流方向作了重新定位,即升学预备教育,艺体后备人才教育,职业预备教育,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体教结合,艺教结合,职教结合”的办学模式框架。

  模式之一:艺教结合

  知识、道德,在人世间固然必要,若缺乏艺术的生活,纯粹的知识与道德全是枯燥的法则的纲。这纲愈加繁多,人生愈狭隘。显然,在人的和谐发展这一点上,艺教结合可大有可为。

  在“艺”与“教”的结合上,我们的做法是:

  分步实施,渐进推动

  启蒙阶段:在全面落实课程,面向全体普及艺术基础知识,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激发兴趣潜能,增强感性认识。

  普及阶段:学校成立各类社团组织,学生自主选择,在社团活动的土壤里挖掘潜质,培植兴趣、爱好和特长。

  深入阶段:学生活动打破班级界限,实行选课走班制,把情趣浓厚,成长较快的学生集中起来,成立兴趣小组或俱乐部,进行专门的培养和指导,以实现差异教育,错位发展。

  提升阶段:按照学生志愿发展走向,进行人生规划和指导。

  需要强调的是,在实施上述策略的同时,并没有因为强调艺术的存在而淡化、削弱文化课程,而是在加强文化学科教学的同时不断渗透艺术教育,做到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整合资源,联合育人

  针对普通高中校内教学资源不足,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的现状,2011年,学校开始进行普通高中和高等院校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采取内引外联策略,与部分高等院校或企业实体实施联合育人计划,采取在学校设立教育实习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的形式,开设美术、书法、音乐、空乘、摄影、舞蹈、健美操、服装表演、形象设计、播音主持、戏剧影视文学等学校课程,由高校委派高水平教师来校系统授课,按照选课走班制组织教学。让有艺术潜质的学生较早地享受到了联合育人带来的实惠。

  模式之二:体教结合

  “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教育的体育是走向歧途的体育”。所谓“体教结合”,简单地说就是寓体育于教育中,寓竞赛于教学中,寓健康于成长中,寓快乐于学习中。这一思路突破了传统的将体教结合作为一般体育或教育的某项具体工作来对待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通过学校课程设置、社团群体活动,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营造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体育锻炼风气,同时也有效解决了体育特长生的训练与学习、现在与未来的矛盾。

  在探索体教结合的道路上,我们提出了“让体育更富有生机,让教育更富有活力”的奋斗愿景,并实施了三大战略。

  内引外联,打造体育特色运动队伍

  2011年,济宁市体育部门为备战2014年山东省第23届运动会,将济宁市体育运动学校的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手球、跆拳道等竞技项目安排到学校集训,我校敏锐地抓住这一契机,与市体育部门和市体校积极协商,并达成合作意向:市体育部门、市体校利用自己的优势体育资源积极辅助我校进行体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帮助成立济宁二中乒乓球队、男女足球队、男子篮球队,以优势项目带动体育与教育的真正融合。这一意向的达成和实施,极大地提升了学校体育教学的造血功能和体育教学水平,为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实践证明,体教联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2012年—2014年,在山东省中小学生乒乓球联赛中我校取得了三次男团冠军、三次男单冠军,一次女团冠军、两次女团亚军和两次女单亚军的优异成绩;2014年8月,由我校承办的全国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中,学校代表队取得了男团季军、男单第五名、混双第八名的好成绩。

  以赛促教,给体教结合树立支点

  中国的青少年在哪里?90%以上都在学校,那里有现成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有学与训,学与赛结合的天然优势,在体育人才培养的轨道上,学校将注定担纲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11年,济宁二中与中国乒协少委会新星杯执委会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并于2011年6月和2012年5月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第38届、39届“新星杯”全国少儿乒乓球比赛;2014年8月又与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乒乓球分会合作举办了“全国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同年10月还举办了山东赛区“舞动中国——排舞联赛”、山东省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轻快杯”健美操比赛。

  济宁二中以办赛方式,拉动体育因子融入学校教育,这就给体教结合树立了一个支点,在学生心中栽种下了体育亦可成才的种子,对于激励学生挖掘潜质,发挥特长,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培养模式多样化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阳光体育,全员参与

  全校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载体,利用每天的三操和大课间活动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吸引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着力营造人文、科学精神相融合的体育文化,让体育文明的灿烂阳光洒满校园的每个角落。

  近三年以来,我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合格率达到100%,优秀率达95%以上。让运动成为习惯,让生命更加精彩已成为二中人的共识。

  模式之三:职教结合

  职教结合是指在帮助学生完成高中学业的基础上,实施与高等职业院校联合育人计划,与特色职业技术院校建立定向培养关系,通过成立校外实践基地,联合开发校本课程、开设职业选修课程、定期邀请职业技术院校教师来我校讲学,定期让学生到职业技术院校进行实践等方式,对有职业兴趣、技能特长的学生进行联合培养,提前接受职业技能教育,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机会,这一举措促进了学校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的个性化、多样化。

  三教结合模式的的建立,实际上为学生开辟了一个阶梯式发展的路径,高、中、低层次的合理搭配,为不同基础、不同潜质、不同特长的学生走向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实践证明,个性化才能特色化,特色化才能多样化。差异教育、错位发展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能够丰富反哺学校的文化内涵,能够造就学校的办学特色,能够促进学校的多样化发展。

  (赵家雷 王明韶)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