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愿二维码”通过微信朋友圈传递后,芙蓉区团委不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寄给这些家庭的爱心礼物。陈飞 摄
部分心愿
外来务工子女贺贺: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套专属于自己的羽毛球装备,不用再向老师或者同学借。
残疾人罗军:因为视力差,渴望拥有一台听书机,可以每天随身带着听听自己喜欢的东西。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生思齐:期望有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这样既可以解决学费问题,也能更好地锻炼自己。
一部相机、一叠纸,40个特殊家庭的艰难辛酸就这样一一定格,40个最质朴的心愿也展露人前。20天前,芙蓉区团委的5位“85后”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以一群特殊家庭为主角记录、制作的“心愿二维码”,会随着网络的强大推力让无数人落泪,不仅全国各地的“圆梦之手”纷纷伸出,甚至连远在加拿大多伦多的爱心,也漂洋过海传递到长沙。
“心愿二维码”助40个家庭圆梦
办公室的电话此起彼伏,手机每隔段时间就有短信“滴滴”响起,芙蓉区团委 “85后”团队中的龙雅俐,一会儿拿起话筒,一会儿记录下短信内容,忙得不可开交。
“自从我们制作的心愿二维码通过微信朋友圈在网上走红后,这样的情形几乎成了常态。”龙雅俐笑道,打电话者大多是询问特殊家庭的详细情况,短信则是爱心人士告知他们,又有一批礼物已经在京东、淘宝等下单,不久就可送抵长沙。
团队中的其他年轻人也没有闲着,身后的地板上,布娃娃、运动鞋、网球拍等摆满一地,寄件人的地址除了湖南省内,还有不少来自云南、上海等地,就连送快递的小伙都“抱怨”,每天要上门好多趟。
而这一切,都是20天前“85后”们始料未及的。那时,他们只想发动全区志愿者开展一次帮扶行动,便从芙蓉区各社区挑选了包括空巢老人、贫困学子、外来务工家庭、残疾人士、低保家庭5个类别在内的40个家庭,并一一走访,记录下他们的生活现状。龙雅俐回忆说,没想到所有资料汇总时,大伙却有了一个共同想法:这些朴实的人,那些催人落泪的故事,值得更多人关注。在详细写下40个家庭的故事、心愿并配上照片后,团队中的电脑高手精心制作了手机网页和二维码,通过各自的微信朋友圈,一传十,十传百,就此传递出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