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3月28日电(记者陈弘毅、刘旸)在不少人回忆里,草长莺飞的春季总是和“春游”这项美好的活动相伴而至。虽然时间短暂,但与同龄的小伙伴们无忧无虑地探寻大自然奥秘的经历,多少年后回忆起,总让人感动并难以忘怀。
但是,不知何时起,“是否还组织春游”变成了一个复杂而又带点苦涩的问题。不少学校选择了略带无奈地“砍”去春秋游等所有校外活动,孩子们只能坐在课堂里仰望窗外蓝天白云、和煦阳光,平添了几分“淡淡的忧伤”。
“现在的孩子,‘伤不起’啊!”这是记者采访不少学校领导、老师与教育部门相关人士时常常听到的一句话。不少学校都曾因学生集体活动意外伤害问题吃过官司,因为理赔纠纷闹得“头大”也不是什么稀奇事。“现在城里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一位校长坦言:“有些父母的理念是,孩子是个宝,千万不能受伤。一旦春游发生了学生意外伤害,学校担不起这个责任,虽然不想,但也只能遗憾地取消春游。”
而对于那些依然保留了春游活动的中学,每到出发前夕就“如临大敌”一般,和家长签安全协议书,班主任培训,学生安全常识教育……生怕哪个环节出错酿成“大祸”。
全社会对于安全的关注,从某个侧面折射出的是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对于自身健康与幸福的更高追求。但“过犹不及”,紧绷的“安全之弦”,不能成为阻碍校园户外活动的理由。学生春游不但不应取消,而应当依靠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让学校为孩子们创造更多走出校园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
我们的观念不应该是“伤不起”,而是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地运动,避免受伤,从而享受春游的快乐。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