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拖还是消极拖
拖沓是对成人世界的反抗
能够自由安排时间节奏,是人的内在诉求。其实,拖沓是人之常情,即使很多成人也有严重的拖延症。
育儿名博韩谨说,拖沓是对成人世界的反抗。是什么样的成人世界呢?可能是一直唠唠叨叨的妈妈,可能是追求完美的爸爸,可能是从爷爷奶奶到外公外婆都过高的期望值,还有不爱上班、不得不遵守时间表的、每天早晨就不快乐的父母。孩子的神经,犹如敏锐的雷达,这些孩子都能感觉得到。
孩子内心感觉到压力,就会用行为语言来表达,就有了拖沓。韩谨说,孩子的反抗有积极模式和消极模式。其中积极模式的表现是,孩子手头刚好有更有吸引力、更有研究兴趣的东西,比如画画、手工、阅读、观察……他们会转换到那些事物上去。家长不妨尊重孩子拖沓的理由,留出时间让他们实现自我。时间有了,孩子也就尊重生活的正常秩序和节奏了,拖沓也就很容易克服。消极的拖沓是大部分孩子拖沓的主要形态,是必须仔细分析的。
起床就是一份礼物
克服拖沓,父母从自己做起
有了孩子,要求我们都要装备成智勇双全的父母。孩子拖沓反抗的是既有模式,反抗时间监狱,反抗流水线上的人生。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对治拖沓呢?给孩子时间管理的动力,首先要从父母做起。
韩谨说,比如起床拖沓,虽然生活中不是每个早晨都有阳光,但父母要在家庭中创造明媚的早晨,家里爱的氛围永远不变。“父母要首先克服惰性,尽量比孩子早起,安排好早餐事项,以耐心愉快的心态等待孩子起床。明快的音乐,一个清晨的唤醒仪式,都可以发挥作用。”韩谨说,几个月的孩子,一睁开眼睛就笑,起床对婴儿而言,就是一份礼物。我们应该捡拾起婴儿起床的心情,把每一天都还原成一份生命的礼物。
吃饭拖沓,可以有气氛感染,可以有适当的饥饿惩戒。
作业拖沓,可能和国内教育环境下,孩子作业负担过重相关,量大,孩子专注力不能持久,久之则厌倦,就以拖沓来反抗。妈妈们可以做的是帮助孩子分解任务,以每半小时为一组,中途休息。分数组完成,应该是不错的做法。
可以画一个大的时间表。每天早晨花了多长时间,形象记录一下,哪怕提高一分钟,都表扬。坚持数周,应该成为自律和习惯。(记者 陈婕)
(来源:钱江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