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儿歌创作市场:无人创作、无人出版、无人买单

2014年03月21日16:32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儿歌创作市场:无人创作、无人出版、无人买单

  新华网南昌3月21日电(记者 袁慧晶)词曲创作者涉足儿歌寥寥无几,多数出版社早已停止制作儿歌音像制品,家长们更热衷于在网上“淘”免费的儿歌……

  今年3月21日,是第38个世界儿歌日。近年来,儿歌市场呈现“无人创作、无人出版、无人买单”的窘境。

   儿歌创作市场萧条显现

  儿歌作为儿童文学中最古老也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承载着一代代人的童年回忆。而这本该充满着朝气的产业,如今却像一个迟暮的老人,行将就木。

  今年60岁的国务院津贴获得者,国家一级作曲家、词作家罗晓航,近30年来坚持儿歌创作,上千首儿歌作品装饰了不少人的童年酣梦。但随着曾经陪伴自己的良师益友陆续离世,儿歌创作领域的青黄不接,罗晓航感到孤单又忧心。

  一面是老艺术家年事已高后的有心无力,一面是年青一代艺术家的后继无人,这便是当下儿歌创作领域的残酷现状。但儿歌这个“迟暮老人”面临的残酷,并不仅仅是这些。

  成立于1998年的红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是首批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综合性出版单位,曾出版发行过不少优秀的儿歌音像制品。但其社长助理王光辉告诉记者,社里已经有七八年没有制作出版过儿歌类的音像制品了。而成立于1989年的江西高校出版社虽然还在制作此类音像制品,但大多和教辅教材捆绑销售,不会单独制作儿歌盒带或光盘。

  年轻的家长们似乎也知道儿歌音像市场上的萧条景象,他们更热衷于在互联网上为孩子寻找儿歌,一来免费,二来选择余地大,三来可以足不出户坐着慢慢挑。

  于是,创作者们说“找不到接班人、后继无力”;出版社们说“没有人愿意为儿歌消费、赔不起钱”;家长们说“实体店里没有好儿歌、不如网上选”——一切就这样陷入了恶性循环,儿歌市场几乎“无人创作、无人出版、无人买单”的窘境也随之诞生。

   原创环节有“硬伤”

  对于儿歌市场的冷清和怪象,王光辉认为,有整个音像制品市场大环境不景气的原因,但更主要是原创环节有“硬伤”。他口中的原创环节不单单是指儿歌谱曲填词的创作过程,也包含了出版社的制作出版过程。在他看来,盗版音像制品的泛滥和互联网上种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是主要“祸首”。

  “出版社是要创造经济效益的”。王光辉毫不避讳地说,因此,出版社只会选择有市场购买意愿的产品进行投资。儿童歌曲显然不在此类。一方面,国内的消费者缺乏“使用文化产品就要支付版权费用”的概念;另一方面,互联网上大量可免费下载的资源,也改变了很大一批目标消费群体的购买意愿。

  据江西高校出版社多媒体出版中心原副主任邵碧玉透露,儿歌从稿纸上的字符变成能被人传唱的歌曲,需要经历乐队、伴奏、演唱、剪辑等多道工序,其中人工费高得惊人。比如说,儿歌演唱大多讲究“原生态”,但1-2岁的儿童歌手很难迅速把握住歌曲中想要表达的情感,需要反复录制才能成功,而录的时间越长,在演唱方面的成本也越高。

  邵碧玉举例说,如果一张儿歌CD定价10元,按惯例半价卖给经销商后,出版社能回收5元资金,这5元资金中至少4元为成本;而这4元成本中,属于儿歌词曲创作者的酬劳最多5角,有的儿歌词曲创作者甚至只能“义务劳动”。

  “昂贵的制作成本,压缩了出版社可支付给词曲创作者的酬劳空间。”王光辉表示,这势必打击音乐创作人的积极性,从事儿歌创作的音乐人会越来越少,儿歌作品的整体质量又会受到影响,引发的连锁反应将导致市场冷淡,相关专辑卖不出去,出版社就要赔钱;赔钱的次数多了,下一次出版社就会拒绝制作同类作品。

(来源:新华网)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