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

“防霾口罩第一品牌”实测结果不及宣称效果一半【2】

2014年03月15日09:17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防霾口罩第一品牌”实测结果不及宣称效果一半

实验1,操作人员正在测试“九头鹰”防霾口罩的防PM2.5效果。

  对此,北京宏图天鹰科技有限公司拒绝解释。

  多家相关网络媒体证实,这篇“报道”以及“上市当日热销9000余件,实属行业奇迹”报道等并非记者采写,“是企业提供的,给钱都能发”。

  “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井北街50号”,是九头鹰牌口罩包装袋上,印的唯一地址。

  3月6日,一片破旧简易房中,记者找到高井北街50号的房东李先生。

  “这里没有生产口罩的,多是租户居住。”李先生说,冉伟的确两年前在此租过房,“一个月不到200元租金”。

  李先生称,冉伟当时跟他说过是做净化水设备的。2年前,冉伟从简易房里搬走,仍租着一间民房作为仓库,“没人住,每隔几天或一段时间,会有车辆来拉活性炭等材料”。

  这是一间10多平米简易房,房门紧锁。透过窗户能看到堆放着十余袋写有“活性炭”的蛇皮袋,黑色炭粉染黑了半扇墙壁。除活性炭外,房间里还堆放着纸箱,板材等各种杂物。

  “趴在窗户边看啥,干啥的?”记者探访中,突然出现两个自称是北京宏图天鹰科技有限公司人员。记者询问此处是否为九头鹰口罩产地,对方只称“有事情找冉总(冉伟)联系,这里拒绝参观。”

  一位北京宏图天鹰科技有限公司人员透露,滤芯的生产厂家在河北,口罩的生产厂家在南方。“我曾去过河北一个生产厂家,让厂家给我们生产滤芯,但不记得具体地址了”。

  按《产品质量法》规定,产品或者其包装上的标志必须真实,且有中文标明的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和厂址。

  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伟博律师事务所李伟民律师表示,不标注的或标注虚假信息显然违法,消费者可向工商等部门举报。

  公司注册地“捉迷藏”

  这家公司神秘的,并非只有生产地址。

  北京谦裕博商贸有限公司,是冉伟所称的九头鹰口罩生产企业,于2009年4月成立。

  工商登记注册法定代表人为冉伟,注册资本3万元,经营项目为销售家用电器、针纺品等;承办展览展示;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公司登记地址为“丰台区右安门外大街99号二层北京鸿顺达宾馆2016室”。

  “2016室住着一家三口,是来北京看病的。”3月7日,北京鸿顺达宾馆前台人员说,“没听说过这个公司”。

  工商资料显示,作为九头鹰口罩总代理的北京宏图天鹰科技有限公司,于2013年12月成立,注册资本50万元,法定代表人冉伟,经营项目为技术开发等、销售针织纺织品等、货物进出口等。

  公司登记地址为“丰台区花乡郑王坟万柳桥南97号8号楼3309室”。

  3月13日,西南三环一片城乡接合部中,“华星擘达商业文化园”更像上世纪80年代的厂区。传达室门卫证实,这里就是“郑王坟万柳桥南97号”,“院里唯一一栋三层的楼就是8号楼”。

  “巨擘达写字楼”几个大字挂在8号楼上,室内楼梯只到二层,要想上三层需要走室外焊接的铁梯子,但并无3309房间。

  “这个楼里没有几家公司,从来没听说北京宏图天鹰科技有限公司。”3层一家公司人员说。

  “巨擘达写字楼”的物业公司人员查询系统后也表示,8号楼内没有“北京宏图天鹰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工商部门人员称,按照经营项目,以销售为主体的商贸公司,不具备生产资质,若生产属于违规。同时,公司在办理营业执照时,应登记真实、详细的地址,经营中,如果变更地址,需找工商部门申请变更,私自变更或设置虚假地址都是违规的。

  “很多违法经营的公司都有设置虚假地址,跨省市办公等现象。”他说,这样不仅带来消费风险,也加大了工商部门的查处难度。消费者发现此类情况,应及时举报,工商部门将进行查处。

  小作坊自曝10倍利润

  雾霾火了口罩,不少企业纷纷上马。

  记者调查发现,生产地址不明在“防雾霾、PM2.5口罩”产品中不是个案。

  3月11日,记者从电商平台购买了“适美佳活性炭口罩”和“名典上品活性炭口罩”,其包装上标注的厂家和地址均为北京。

  “适美佳活性炭口罩”标注为北京京东奥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地址为朝阳区大鲁店北路26号院。

  “名典上品活性炭口罩”标注为北京名典上品科技有限公司,地址在大鲁店北路郎各庄南甲5号。

  记者实地探访,“大鲁店北路26号院”并非生产厂家,办公人员称他们是厂家所属的代理公司,拒绝透露生产厂家和地址。

  “大鲁店北路郎各庄南甲5号”也没有“北京名典上品科技有限公司”,村民称从未听说有口罩厂家。记者拨打包装上的厂家电话,接线人员称公司目前只代理口罩,不再自主生产口罩,也拒绝透漏口罩厂家地址。

  “很多都是生产外包。”李强(化名)说,现在很多企业都做口罩,以滤芯口罩为例,棉布口罩、滤芯、外包装都是外面采购的。

  李强是昌平西沙屯一家服装厂的老板,主要为企业加工工服。

  3月8日,村庄内的两间平房摆放10余台缝纫机,“我就是小作坊,没有任何执照”。

  从去年开始,李强的服装厂开始大批承接口罩加工业务,“口罩靠量赚钱,少于一万件不做,现在活忙,日期也排到10天后。”李强说,“棉布口罩自己做,滤芯从外面进货。”

  李强拿出一个滤芯,塑料包装袋上面印着PM2.5字样。

  “从广东进货,两毛五一个,必须5万个起。”他说,采购都是通过快递进货,也没去过厂家。

  滤芯是无纺布和活性炭组成,将活性炭压成粉末后,均匀用机器压在两层无纺布中间。

  除了代加工,李强的服装厂也销售“PM2.5口罩”。每套包括一个彩色棉口罩(内含有过滤棉)和2片活性炭口罩过滤片,价格为3.6元/件,要求起订量5000件。

  李强说,现在很多公司企业涉足防霾口罩,除了销售火爆外,成本低售价高也是重要原因。

  他算了一笔账:滤芯每个0.25元,棉布口罩成本1.6元,外包装0.4元左右,一套口罩成本2.5元左右,“在目前的火爆市场,零售价都能达几十元”。

  采写/新京报记者 刘保奇 申志民

  摄影/新京报记者 高玮 周岗峰

(责编:值班编辑、马丽)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