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八面来风 专家为自主招生“诊脉”

2014年02月24日08:43    来源:解放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八面来风 专家为自主招生“诊脉”

记者张驰摄

  【自招拥护派】

  北大上海招生组负责人林纯镇教授:自招联考重在考察学生潜能

  根据综合性大学对人才选拔的不同需求,现有的自主招生联考形式和试题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突出对学生视野、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以及对学生未来学习潜能的考查。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应更多招收那些视野开阔、具有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优秀学生。

  而这些,并非应试训练突击能够得到。引导中学阶段素质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仅靠大学一张试卷显然 “势单力薄”。

  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办负责人丁光宏:“高考后面试录取”暂难推行

  我们也曾考虑过“高考后面试录取”方案,即将高考转变为“学业水平考试”,以高考成绩作为报考大学的笔试成绩,学校可以根据高考成绩设定一个分数线,并确定高考成绩在获得本校自主招生面试资格时的权重。但不可否认,这一思路也有其“不现实”因素。首先是时间因素。高考成绩公布在每年8月,各高校新生开学在9月,短短一个月甚至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内,高校自主选拔和录取流程走不完。其次是人员组织因素。一方面,各地考生要赶到上海或临近考点,参加面试等选拔环节;另一方面,高校要在暑假内组织大批专家 “考官”,在上海或赴几个地区的中心城市进行面试。一所理工类大学的招办主任坦言,对于多数高校,其成本不堪承受。

  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授申小龙:千分考没出怪题偏题

  千分考其实没有出怪题。就说被很多网友取笑的 “‘复旦大学’汉语拼音如何写”这道题吧,拼音不是一个字一个字拼出来就对,这题考的是词儿连写的概念,经常合起来使用的词要连拼。这个知识点尽管有点深,但没有偏。还有一道题,问“‘望’中的‘’,繁体和简体是否是一个字? ”,在由繁到简的转变中,除了“望”一词,其他的“”都已经简化为“了”了。该考题有点像咬文嚼字,但总体上并没有超纲,考的是基础。还比如问几个词组中“火”的含义是否一致,其中有一组是“肝火”和“窝火”,有考生抱怨一看这题就一肚子窝火。其实汉语中的“火”字有很多含义,香火、上火、红火中的“火”字,意思都不同。

  自主招生笔试中的语文,考的还是基础,是学母语过程中本应了解的东西。比起猜测作者是怎么想的“现代文阅读”,这种考法显然合理得多。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教授於醴(化名):中学理科教育存在大问题

  我一直抱怨中学的理科教育,不是真正在传授思考的方法,而只是在解题。题海式的训练结果就是:学生只会做题,不会想问题。

  几年前我在自主招生时出了个题:夏天我们会看到公交车冒白烟,这个现象怎么解释?考的是初中知识。可学生却不觉得这是在反映自然规律,而是在做题,嚷嚷着题目不好做。对一个懂物理的人来说,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我还考过纪晓岚“河中石兽”的记载,让学生谈读后感,结果他们只会把文言文翻译一遍。

  有个大一新生问我题目,他做不出是因为一个基本概念没搞懂。我先帮他讲解概念,他很不耐烦,直到我讲完问他“懂”了吗?他说会“做”了。他还拿出厚厚一本做过的题目集,其难度可以媲美竞赛水平。我很惊讶,一堆难题可以反复做三遍,那么简单的概念居然还没搞清楚,这不是本末倒置死做题目么?大一期中考试,我留意了一下他的考试成绩,只有30分,显然是能力和大学要求脱节。

  与其说是考纲的问题、自主招生难度的问题,不如说是整个教育太功利。无论我们怎么改变考试,家长的口头禅是:你要多做点题,各种题型都做过,以后看到就会做了……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