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北京市顺义区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纪实

2014年02月22日10:5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北京市顺义区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纪实

  “结盟后,各个学校更加了解彼此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学校之间好像形成了一个场,总能对照出自身的不足来,督促着校长们要把学校办好。”近日,在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一中的一间会议室内,顺义十三中校长李成文对记者说。

  2010年10月,顺义区被北京市确定为“国家级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3年来,顺义区通过构建“城乡联动、共同发展”学校联盟体系,建立起“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教育资源有机共享、教师科学合理流动”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机制。顺义十三中是一所普通校,结盟后学校受益很大,难怪李成文谈起结盟的话题会如此兴奋。

  到名校“串门”理直气壮了

  结盟后,李成文在学校执行了一个新制度:所有学生进入毕业年级前,要由教师带队去区里最好的中学牛栏山一中走一圈,看看什么是好的学习环境,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

  结盟后,牛栏山一中连续举办3届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课改名家论坛活动,20多所中小学的教学骨干们也都应邀参加。顺义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冯义国说:“覆盖顺义全区中小学的学校联盟制度,突破了学校之间的行政管理门槛,促进了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在具体做法上,顺义区以区内牛栏山一中、顺义一中和杨镇一中3所高中示范校为核心,按地域相近、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原则组建起3个教育联盟。每个联盟又分学段成立了小学、初中、高中3个学校组团。区教委要求,在联盟内开展各学段间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课程体系和教育资源共享体系研究;在组团学校之间,要实现干部教师的合理流动。对这项工作,区财政给予了充足的经费保障。

  李成文告诉记者:“建立学校联盟对普通校最直接的影响在心态。过去我们想向牛栏山一中学习总有点上门求人的心理负担,现在有了教委组织的联盟,去示范校就跟朋友间串门一样了。”

  2012年12月,牛栏山一中召开联盟首次班主任论坛,请来了全国著名的班主任工作专家,联盟里200多名班主任受邀参加。“对普通校来说,邀请一流的专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了联盟,牛栏山一中请来的优质教育资源也就是我们能用的资源。”李成文说。

  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顺义区3个学校联盟召开联盟级会议10次,联盟校间教师听课、做课、研讨活动1300余次,参与教师近3万人次。

  普通校教师发展空间更大了

  学校联盟穿越学段界限、打破城乡壁垒的制度设计,对教育资源薄弱学校教师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李成文说:“过去一个学校的教师是关起校门跟同事比,现在20多所学校的教师经常能在一起,教学水平要在更大的平台上比较了。”

  杨国平是十三中初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她曾经获得过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大赛一等奖,是学校里响当当的骨干教师。可是,参加联盟校的教师集体教研让她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去年参加盟里的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看到名校老师制作的PPT,再听人家交流的理论层次、语言表达,感觉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杨国平说。

  此后,杨国平开始有意识地学习先进教师的课件制作,有机会就到名校去听课,很快就把一些教学改革前沿的技术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新学期,她接手的初一年级新班,各项德育活动形式新颖、效果良好,班级学生主动发展氛围维护得特别好。

  老教师可以对照先进找差距,新教师在学校联盟里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平台。顺义区小店中小是一所农村校,体育教师贾伟是去年毕业工作的新教师。今年,他的体育展示课在全区获得了一等奖,并获准代表区里参加市级录像课评比。该校副校长张丽英说:“农村学校教师以往参与校际交流的机会很少,更不用说在区里获奖了。建立学校联盟后,我们的老师有机会在更大的平台上展示自己,成长的空间更大了,成长的速度也更快了。”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