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段联盟让人才培养连贯了
顺义区建立的3个学校联盟,每个都拥有20所左右的成员校,学段从小学到高中,这种跨学段的学校联盟,使联盟内建立连贯的培养模式成为可能。
以德育为例,顺义区3个学校联盟分别确立各自12年一贯的培养主题。牛栏山一中联盟的德育主题是“礼仪”,杨镇一中联盟的德育主题是“感恩”,顺义一中联盟的德育主题是“自我教育”。通过学段打通,联盟内就可以系统设计,建立12年一体化的德育体系。
在素质教育方面,顺义区确定“艺术、体育、文学、科技和信息”五大素养为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基本素养。建立联盟后,联盟内不同教育特色的学校之间也实现了资源共享。在牛栏山一中联盟中,顺义三中的管乐队、东风小学的民乐队特色突出,联盟内的艺术教育就更多地共享了这两所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而对学生来说,建立联盟后,在基本素养方面具备特长的学生也可以得到接力培养。小店中小去年就有一名体育特长生张浩泽,毕业后上了市级示范校杨镇一中。
建立联盟和组团工作机制,既为城乡学校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又创造通过竞争良性发展的环境。优质校的环境资源、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式利用和发挥,农村学校获得更多的实惠,学生得到更多学习成长的空间。(记者 施剑松 蔡继乐)
——改革者说——
构建城乡联动的学校协同体系
北京市顺义区委教育工委书记 冯义国
近年来,北京市顺义区围绕城乡教育一体化开展扎实工作,初步形成了卓有特色的实践模式:组建城乡学校教育联盟和学校组团,搭建城乡学校交流发展平台,围绕内涵发展、提高质量,采取建立联盟推动、实施联合推动、重视联接推动的“三个联动”策略,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以城带乡、以乡促城,资源共享、优质发展,构建起“城乡联动、共同发展”的学校协同联盟体系。
依托这一制度设计,顺义区有效探索整体设计学段德育、校本课程、资源融通的方法和途径,形成人文、科技、信息、艺术、体育等方面特长生12年贯通培养的新机制,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办学体制改革、课程教材改革、高中特色发展等方面改革实验,全区办学质量整体提升,城乡学校进一步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来源:中国教育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