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网>>教育>>高考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_权威全面报道高考 |
|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每次涉及高考改革的话题,总是分外抢眼:“教育部:高考改革或将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昨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表示,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即将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是关于高考改革,比如“创造条件让学生一门两考计最好成绩;探索外语科目一年多考”等。
改革要动真格,不光是科目分合与项目加减问题。分科利弊,已争辩多年。从推行通识教育角度讲,不分科当然更利于学生成长。只是在应试的现实中,这也许只意味着应试强度和成本的增加。至于“减少科目”,其实过去改革一直没停过,从7门到6门,再到3+X,而应试内核并未改观,高校招生录取,还是每分必究。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提到“今后主要考查高中学业完成情况,将分别采用合格和等级方式来呈现,不再用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不用百分制,而是等级式,这样的改变令人眼前一亮。只是仍有两点疑问,一则,会不会面临当年“不让排名次”、“不分快慢班”的执行尴尬;二是,没有具体分数后的公平考量:比如当年“三模三电”等高考加分乱象。
改变“一考定终身”,会不会沦为“多考定终生”,将一考的压力分摊甚至叠加到多次考试中。是减负还是增压,或许取决于,招考分离程度。如果高校招生自主权,和考生报考选择权不能随着改革而增加。那么即便“多考”,压力并未减轻。一次集中招录,和之前高考并未有本质区别。
改革要深入,行政放权是绕不开的选择。既然尝试抛弃百分制应试,让学生根据兴趣志向选择,那么在报考上,也该改变过去以分数和学校录取线来填报志愿的做法。“多考”只有对应多次选择、多次录取,建立起全新多元招生和评价体系,才能实现改革价值的最大化。
当然,人大招生处蔡荣生丑闻,也警示高校招生权力在阳光下接受监督。且除教育领域的系统改革,社会评价体系也必须随之改变。当然,这是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当教育真正以“人”为目的,而非以“分”为追求,相信社会评价体系也会转向理性健康。(华西都市报评论员 李晓亮)
相关专题 |
· 高考频道_教育频道_人民网_权威全面报道高考 |
新闻排行 | 重点推荐 |
视频新闻 | 更多>>> |
|
重点推荐 |
高考资讯 备考辅导 院校报考 互动交流 |
高考最新动态高考视点高考政策各地动态新闻人物家长必读 高考大纲语文数学外语物化生历地政文综理综作文作文素材库满分优秀作文 高校招办访谈招生动态高校信息库院校信息专业动态模拟填报系统志愿填报技巧 在线做题估分高考论坛高考博客圈讨论区考试经验交流试卷上传试卷下载许愿送祝福 |
欢迎教育机构、媒体、高校、出版单位联系合作! 电话: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热线 4008-100-300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考生服务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8号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