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评论:校长教师交流也可考虑电脑派位

2013年11月20日08:37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评论:校长教师交流也可考虑电脑派位

  理论可行是一回事,实际操作是另一回事。倘若没有合理的制度安排,可以想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是没有多少执行力的。

  教育部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确定将在3至5年内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在同一学校工作达规定年限的校长或教师,原则上均应交流至他校,以促进教育公平。

  义务教育的正常状态是: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均衡的,不存在明显的优劣之分;学生就近入学,电脑派位,不必“择校”。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导致优质学校永远处于“买方市场”,供不应求,家长为谋求一优质学位挤破头,而薄弱学校则处于饥饿状态,乏人问津。“择校热”背后,家长择的不仅是校,更多是师——对优质教师资源的迷信。

  教学硬件的配备有钱就成,均衡不难,优秀校长教师的成长则要漫长得多、困难得多,对教育均衡的意义也要重大得多。因此,优秀校长教师的校际交流,是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乡镇中心小学与村小学、不同教学点之间教育不均衡问题的务实之道。通过合理的、良性的师资流动,让每一所学校都有一些优秀教师、每一门学科有一位领军人物,对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是显现的,对教育均衡的意义是深远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要求,为师资校际交流提供了依据;同一区域内教师收入、福利水平相近,又为交流提供了可能。应该说,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理论可行是一回事,实际操作是另一回事。倘若没有合理的制度安排,可以想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是没有多少执行力的。优秀校长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核心竞争力所在,对学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仅凭一些粗疏的、软弱的原则性规定,校长不会傻到真拿手中的“宝贝”去交流,而会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通过各种方式变通。于被交流者而言,离开熟悉的教育环境,交流到新学校,也有一个适应过程,未必愿意。最后,“优差交流”有可能成为“差差交流”,而使交流制度流于形式,均衡意义大打折扣。

  为了减少人为干扰和不必要的“择校”,不少地方的“小升初”录取采取了电脑派位,校长教师交流也可以考虑电脑派位——将区域内每一所纳入交流学校的校长教师统一管理,达到交流条件的,名单进入电脑库,由电脑随机派位。被派到某一学校的,必须办理人事关系转移手续,不再与原学校发生关系。这种做法也许有点笨,但只有这样才能将学校对校长教师交流的阻力降到最低。学校是铁打的营盘,校长教师是流水的兵,坚持一段时间,形成习惯之后,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就能落地生根。

  若能诱之以“利”,亦可增加制度拉力,提高被交流者的流动意愿。譬如,对参与交流的校长教师给予一次性的物质奖励;学校每年在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内划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奖励认真履行职责、教学成绩优秀的交流者;在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推荐评优和年度考核“优秀”等次评定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参加交流的人员等等。慎始敬终,终以不困。对原则性规定要有细则措施,方称至善。

(来源:广州日报)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