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近百高校共同围绕“‘微时代’的高校声誉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进行交流探讨,活动现场学生用手机拍照、发微博。 泱波 摄
中新网南京11月15日电 (盛捷)近年来高校舆情事件频发,从就业率注水、参评院士学术造假、到同窗相残等,新媒体的传播让这些高校负面事件成为焦点。15日,“2013全国高校新媒体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语文出版社长、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会上表示,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现在,对高校宣传工作更有利,而对舆情危机,高校要积极发出有感情的声音。
当天,来自教育部、团中央相关负责人,新媒体领域专家,百余高校领导、宣传部门负责人及高校微博运营人员等两百余人汇聚在东南大学,共同围绕“‘微时代’的高校声誉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进行交流探讨。
在新媒体日渐活跃的今天,人们以微博、论坛、微信等方式让“人人记者”成为潮流,而高校学生也是其中较为活跃的力量,众多学生通过微博参与社会热点以及各类教育热点的讨论,很多负面的高校舆论也会通过微博等方式发出,甚至真假难辨。
对于高校应对负面舆论维护声誉,“有相当一部分学校面对负面舆论选择了沉默,某大学科技项目其中课题组织者贪污了十分之一的资金,对于这样的事情被媒体曝光后,我们听不到这所大学的声音,就连起码的道歉都没有,这是需要学校发出有感情的声音的时候”,王旭明继续举例,还有所学校每年几个月让学生去某台资企业当廉价劳动力,这样的事情被曝光后,大家一直听不到该校任何声音,终于校长露面,却是辩解和找理由,这个做法却让该校的声誉又下降。
同样,长期研究新媒体传播的武汉大学教授沈阳在其对高校舆情管理建议中也表示,对于舆情负面的爆发,要分析问题的根源,及时回应质疑,不推诿责任,不做无谓争辩,从而维护高校自身舆论形象。(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