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学生有权"弹劾"老师吗? 大逆不道or维权意识觉醒【2】

2013年10月08日07:16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学生有权"弹劾"老师吗? 大逆不道or维权意识觉醒

  我曾让学生写纸条给自己提意见

  ◎乡下玉米

  我还记得,那一年,年轻的我刚刚走上教师岗位。我的课上得怎么样呢?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初为人师的我对此心中无数疑问。一周过后的自习课上,我请学生本着“实事求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给我提意见,我表示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学生的纸条收上来之后,我认真地进行了整理归纳分类:第一类确实是我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比如:学生提的最多的意见是“声音小,说话快”,“提问总是提问那几个同学”;第二类是有待商榷的,比如:“总是微笑,不够严厉,导致班级纪律不好”,第三类是学生请教问题的,比如:“背文言文有没有诀窍”、“怎样才能写好作文”。

  第二天,针对学生提的意见,我诚恳地进行表态:大家意见比较集中的“声音小,说话快”等问题,我一定会努力改进。不过,改进有个过程,请大家给我时间,也欢迎大家继续督促我改进。

  我接手的这个班是幼师二年级,此前,他们的语文老师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初为人师的我在教学方法、方式上肯定有很多地方比不上他。不过,由于我虚心向学生征求意见,而且认真对待学生的意见,不断努力改进自己。很快,学生就开始接纳我了,班级纪律也好了很多。在两周后的一次语文课后,有一个学生对我说:“张老师,你现在上课比以前好多了,原来你说话快得我们都跟不上。”

  如果我当初不注重和学生的沟通,一味按自己的方式讲课,不顾学生的感受,学生们会不会反映到主任室、会不会要求换老师呢?这还真不好说。尊重是相互的,做老师的要和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需求;做学生的也要注重和老师的沟通,而不是动辄“弹劾”老师。适应也是相互的,老师要适应学生,学生也要适应老师。

  当然,如果老师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做学生的也不是只能听之任之,“不平则鸣”是可以的,不过为什么不采用温和的方式呢?比如课后找老师沟通、向班主任反映?师生有着共同的目标,如果双方能有良好的沟通,多些交流,多些理解,多些宽容,多些反思,哪至于走到“弹劾”这一步呢?

  师生之间应倾听彼此的心声

  ◎萝乐

  教师的工作不但要“教书”,还包括了“育人”,这就决定了它与一般的工作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并及时回应。这种回应并不是指教师们要百分百地无条件满足学生的要求。合理且可行的部分,应当满足,而不能满足的部分,教师应该耐心说明,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引导学生。

  在福州这所学校部分学生“弹劾”老师的事件中,学生一直在努力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初二的学生向班主任、家长反映何老师“语速太快、无法听懂”,虽然班主任希望他们适应老师的教学,但何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显然不够到位,以至于学生到了最后才明白“老师几十年的教学习惯不会为谁而改变”。

  试想,如果何老师在学生表达了不满后即进行良好交流,事情必不至于发展到“弹劾”这一步。如果老师们让学生明白,不适应老师的教学就要求换老师并不是最佳方法——所谓众口难调,鲜有老师能让所有学生都满意。对于学生来说,跟不上老师的步伐,自己更应努力调整,尽量跟上,而不是要求老师和同学们停下来等待自己。如果从这个角度去引导学生,他们不但能学着调整自己的心态,还可以从这个过程中得到课本知识以外的锻炼。

  单纯地赋予学生“弹劾”老师的权利,不但让学生失去在逆境中前行的机会,还可能给学生提供自我膨胀的温床。另一方面,这也可能导致老师的声音被淹没,从而形成另一种不公。因此,让学生拥有“弹劾”老师的权利,不见得是最佳解决办法。有不满,有矛盾,让双方都听到彼此的声音,在交流中寻找相处的最佳姿势,这才可能促成双赢的局面。

(责编:值班编辑、赵竹青)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