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几十年前,写作不是负担是乐趣
我从事码字的工作,现在回想,童年语文老师对我写作的影响可谓受用终身。不过,其教育思想如若放在今天可谓“另类”。
当时老师要求我们每天都写点什么。虽然什么都可以写,我们也有绞尽脑汁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那时,老师就会在语文课带我们出去野游一番。记得有次老师布置了《找春天》,索性把我们带到公园里玩了一个上午;有次题目为《雨后的花坛》,她就雨后带我们去花坛里挖蚯蚓,找蜗牛。记得有一阵子,同学们流行写小说童话,大家纷纷写探险记,天马行空,还互相续写各自的故事。反正无论怎样,最后都能找到大家有写作冲动的内容。
每天放学后,语文老师总会抱着厚厚的作业本,挑选几个学生的习作,朗读讲解,并请同学点评(注:当然这种额外补课是不收钱的)。大家都渴望自己的作文被朗读,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每个同学的作文都会陆续被点评,哪怕写作不好的同学也有闪光点。大家每次都充满着期待,既期待老师读的作文是自己的,也期待分享别人写的精彩故事。
当然,老师也能容忍我们的不靠谱。有次老师让大家写自己的发明创造。我爱吃鱼,特别爱吃鱼肚子。于是,我写作文说自己要发明一种鱼,鱼头和鱼尾非常小,鱼肚子非常大,而且几乎没有刺。为了配文,我还用火柴盒等工具做了一条鱼的模型,并用自己的名字取名为“磊鱼”。放在今天,这种作文是多么的不靠谱,不崇高。但我清晰地记得,当羞涩的我主动推开老师的办公室门,将自己幼稚甚至粗糙的“磊鱼”模型展示给老师时,她露出了惊喜的表情,最后还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了我。这更激发了我写作的欲望。
语文老师为了鼓励大家,还自掏腰包,将所有同学的作文收集成册,让单位的印刷厂装订成书。小学6年,一直坚持下来。这样,我们也体会到付梓的成就感。在我和同学的记忆中,写作从来不是负担,是乐趣。(记者 陈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