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村孩子“打通”上升渠道--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为农村孩子“打通”上升渠道

张魁兴

2013年05月27日07:22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5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农村孩子为何不愿跃“龙门”》的文章说,高考临近,堂兄家的女儿突然决定放弃高考,这让堂兄急得坐卧不安,一天几个电话找人劝侄女。侄女的反应倒很平静:“上四年大学,一年得花两万多,到头来工作还是不好找,不如现在出去打工。”侄女说,在她就读的乡镇高中,由于升学率低,上好大学难,弃考的同学屡见不鲜,“除非你考上一线名校,否则念书的路也不平坦。”农村孩子弃考传递出一个信号:底层上升通道受阻,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加剧,贫穷将会代际传递,一代穷世代穷。文章总结说,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享有平等机会,才能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在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的《琵琶记》中有这样一句唱词:“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意思是,年轻时的书生经过进取,学有所成,年长时考取功名,朝拜天子,鼓励人们勤学进取,即使是农民的儿子,也有朝拜天子的机会。“鲤鱼跳龙门”的故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自隋唐以来,科举制度的发明,使中国社会各阶层间的流动成为可能。特别是全国统一高考后,许多农家子弟凭借努力,改变了自己的身份和命运,从而实现了阶层间的流动。因此,为了读书农民是非常舍得投入的,砸锅卖铁供孩子读书者有之,卖血供孩子读书者有之,甚至到城市乞讨供孩子读书者也有之。

  然而,曾几何时,农村孩子对读书失去了动力,家长对供孩子读书也失去了“兴趣”,“读书无用论”正在农村抬头蔓延已经是无法否认的事实。有一段来自农村坊间的顺口溜印证了这一事实:“上学也考不上,考得上也供不起,供得起也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工资也不高,还不如个打工仔。”谁都期望“鲤鱼跳龙门”,但是读书却变得越来越困难,跳“龙门”变得越来越难,读书无望,谁还对读书感兴趣呢?正如文章所言,过去10多年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增大,但农村生源在重点大学所占比例却逐年下降。北大的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降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也仅占17%。不少农村学子放弃高考,因为向上通道越来越窄,谁还敢期望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读书改变命运曾经是我们的憧憬,更代表着公平公正,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不愿跃“龙门”了。其实,在笔者看来,这不是农村孩子的真实想法,而是农村孩子在现实面前的无奈选择,因为即使抗争也是徒劳的。一是由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等,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根本不能在同一起跑线上赛跑,城市动辄上亿元建设的优质学校农村想也别想,进高校特别是进重点高校的农村孩子必然越来越少。二是就业时“拼爹”游戏越来越严重,即使你进了高校,没有好父母好关系,你也找不到好工作,也难以向上晋升。最近发生的几起引起社会广泛热议的“破格提拔案”,究其原因,都是那个好爸爸在作祟。有个好爸爸一切就OK的社会,谁还能期望公平公正!

  要让一个国家有希望,就得让公民看到或切身感受到希望之光。比如,让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平等的教育,让有好爸爸的孩子和弱势群体的孩子一样实现平等的竞争。我们不能鼓励孩子做“人上人”,但一定要让农村孩子对读书有“鲤鱼跳龙门”的诱惑,不能有“读书无用论”那样的尴尬。麦子的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曾经引起了共鸣,但是如今“即使我奋斗了18年也无法与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现实却让人心寒。在一年一度的高考日即将来临之际,补齐农村教育“短板”、打通一切有违公平晋升渠道的社会反思,不仅能燃起农村学子的希望,也会推动社会进步。(河北 职员)

 

 

(责编:袁勃、熊旭)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