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曾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现在“三公”经费都是党政机关在公开,事业单位说得还不多。
最早是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公布了复旦大学图书馆2009年的经费开支,里面有项“公务招待费”。从长远来看,高校这些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也是应该公开的。
公立大学收上来的学费、财政拨款等,都是纳税人的钱,国家也早就有规定,其财务信息应该完全向社会公开。
在高校的网站上,都应该设立一个财务公开的栏目,定期提供季度性、年度性的数据。对财务信息公开的时间,也要有严格的要求,不按时公开的要进行问责。
高校“三公”怎么公开?学审计署!
此次雷闯发出的113份申请,并不是“颗粒无收”,成都大学已公开了2012年决算和2013年预算的“三公”经费情况。
在出国方面,2012年“出国2组,8人,费用23.29万元”,2013年计划“出国2组,6人,费用20.7万元,略有下降”。
公务接待方面,2012年总共花费104万元,包括“外事接待 (差旅、会议)费用20万元、国内接待(学术会议、校际交流合作、校企合作)费用84万元”。
公车使用方面,“2012年底学校保有车辆57台,车均运行维护费3.11万元,共计177万元”。
雷闯:
看到成都大学公开“三公”经费,我首先是高兴,他们能够比清华、北大这种名牌大学动作还快,非常值得肯定。但另一方面,我也有点失望,里面的内容还是不够细致。
高校的“三公”经费,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公众难以核实。出国是考察还是旅游,很难分辨。“学术交流”也容易作为吃喝的名头。所以我希望高校的“三公”能更加细化。比如出国交流具体列出往返时间,是谁带队,参加者都有谁,考察的内容等。学术会议也要有具体的场所、参加人数等等,这样可以计算出人均消费,再做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