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针对“最难就业年”,新京报就“应届毕业生对公务员考试的热衷程度”这一话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随机抽取的103人中,有59人报考过公务员,报考比例约为57.28%。
七成多受访者称最终未考上
进一步分析这些报考公务员的应届生发现,其中六成为本科学历,三成为硕士生;他们多看重公务员的“工作稳定”,其次是“薪酬福利”;超一成受访者为公考“常客”,七成多最终未能考上。
数据显示,2010年、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均以高校应届毕业生为主。2012年最终参考人数为97万人,地市以下岗位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报考率达到了53.8%。应届生数量略有下降,但仍是主体。
近半受访者备考不足一个月
针对新京报的调查结果,中国就业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葛玉好说,今年因为就业形势不太好,让原来一些没打算报考公务员的同学也参与到其中来。
根据这个调查数据,近半报考公务员的应届生用不到一个月时间来备考,这说明很多应届生是因为找不到更好的工作,而被动选择报考公务员。“目前应届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总体不清晰,在考虑职业选择时总是被动的。”葛玉好说。
从2009年起,公考明确提出“中央及省级以上职位要求报考者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不过从近年招录情况看,每年仍有大量省级以下职位可供应届生报考。
据悉,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招录人数首次突破两万人,其中基层职位有所增加,但总体来看,仍有74.85%的职位应届生可报考。
在北京市2013年公务员招录中,3385个岗位中半数以上点名要2013年应届毕业生,只有不足600个岗位对基层工作年限“无限制”,其余岗位都要求两三年的基层经验。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市人保局公告明确,应届生实习见习经历、企事业单位项目研究经历都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葛玉好表示,如果国家鼓励大学生要先从基层做起,给“公考热”降温,就应真正坚持数年从基层选拔人才的做法,给大学生一个清晰的择业信号,坚定从基层开始工作的信念。
■ 个案
“回家乡发展公务员是更好的选择”
程丽(化名)放弃了广东一家大企业的oFFer,选择了回家乡当公务员。她说,对于选择回到二三线城市发展的毕业生来说,公务员的工作性质、福利待遇及发展空间,都更具有吸引力。
程丽是武汉某名牌大学的应届研究生。去年年底,正当同学们刚开始为找工作“摩拳擦掌”时,程丽已经拿到了广东一家知名企业的offer。
但为了能离父母近些,今年3月,程丽决定报考家乡省会的公务员,放弃了别人羡慕的企业offer。程丽买了套复习资料,用1个多月的时间复习,分别参加了家乡的省考、选调生和两院公务员考试。除了省考落榜,其他两个考试均通过笔试。
眼看选调生的面试日期即将来临,但程丽一直忙于硕士论文,无暇抽身准备面试。当她看到选调生往年的面试题时,突然发现自己根本不会答,赶紧在距离面试五六天前紧急报了一个面试培训班。
4天5夜的培训,代价是4000元。在三星级酒店封闭式集训的那几天,程丽参加了不少模拟的面试训练,“培训压力可不比真正的面试小,最终我通过了选调生的面试。”程丽说。
“如果不是回家的话,应该是不会考公务员的。”程丽说,按照自己的专业,比较适合的工作是做网站编辑。考公务员前,她也曾向家乡的两家单位投过简历,但均未被录取。
在程丽看来,家乡可供选择的机会并不多,可发展的空间也不是很大。她认为在发展机会较少的城市工作,当公务员是更好的选择。
“和本科时喜欢闯的心态不同,读研后更希望能够稳定。”程丽说,公务员的作息时间固定,福利待遇也比企业更有保障。“政府的管理理念也在改变,这也给了我们年轻人施展能力的机会。”程丽说,她出生成长于农村,对基层更为熟悉,并且作为选调生,她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
为考上公务员报9000元培训班
赵亮(化名)从小到大没离开过家乡,第一次公考没答完题,第二次花9000元上培训班,考了第二名,进入面试。他说:“现在就业这么难,考上公务员也就是一个去处,可能家里人更开心吧。”
赵亮是辽宁大学中文系的应届毕业生。去年初决定报考公务员,4月开始准备。公考在11月举行,他给自己留了7个月的准备时间。赵亮说,他是个求稳定的人。
经过7个月的准备,赵亮走进了考场,“考得太差了。”他说,虽然平时做题还挺顺手,但真到考场才发现时间太紧,客观选择题根本没做完。赵亮失去了信心,但家人亲戚都鼓励他继续考,“他们也觉得这行稳定。”
紧接着,赵亮开始准备今年4月的辽宁省省考,他报考了沈阳当地的一个街道办,“人就收一个,这意味着我要考前两名。”这回他报了一个培训班,家里花了9000元钱,包含笔试和面试,笔试没过就退还面试培训的钱。
赵亮说,收获真不小。原来做题是自己瞎琢磨,掌握了技巧后做题的速度快了很多,客观题也能保证答完了。主观题方面,他觉得原来自己总写不到点子上,后来在培训班上都掌握了。
5月6日,笔试结果公布,在那个岗位上,赵亮考了第二名,进入面试,落后第一名近2.5分。相对于其他仍然失败的同学,赵亮觉得自己就快突围了,“虽然9000元有些贵,但是也值了。”赵亮说。
5月22日,赵亮开始上面试培训班,准备月底的面试。上午、下午、晚上都有课,每天要上近10个小时,“不断让你在人面前说话、回答问题。”赵亮觉得,这些重复是可以达到目的的,因此他每节课必到,“比大学上课还积极。”
“现在就业这么难,公务员考试也是一条就业道路。”赵亮坦言,自己没有目标,考上公务员对他来说也就是一个去处,“可能家里人更开心吧。”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许路阳 卢漫 林野 申志民 李宁何光
张玉学 李禹潼 范春旭 刘珍妮 实习生/付宗恒 黄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