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娃咋过六一?讲述排队看书下河摸鱼故事--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50年前娃咋过六一?讲述排队看书下河摸鱼故事

2013年05月27日08:58    来源:重庆晨报    手机看新闻

上世纪60年代庆祝六一儿童节的老照片。

1964年六一儿童节,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开放。

孩子们制作航模。重庆美术公司供图

  凉鞋、短袖衫、泡泡裙……夏天来了,孩子们期盼的六一儿童节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了。近日,重庆市美术公司在整理老照片时发现了一组尘封了近50年的儿童主题老照片———1964年,孩子们在少年宫欢度儿童节;重庆市少儿图书馆在较场口开馆了;小学生坐在教室里制作模型飞机。

  那时的儿童节

  像现在一样载歌载舞

  这组儿童老照片,是用老式的120相机拍摄的,相片尺寸6x6寸,正方形,每张的面积不到成年人的巴掌大。

  负责收集整理的重庆市美术公司工作人员、编辑翰老师介绍,这组老照片是新华日报和四川新闻图片社的老摄影记者拍下的珍贵影像资料。因为是用手工冲洗的胶卷,所以得以保存下来。

  1964年六一儿童节,孩子们是怎么过的?一张黑白照片显示,在少年宫的土坝子上,一群佩戴着鲜艳红领巾的少先队员围坐一起,载歌载舞。

  照片中央是一位笑容灿烂的女学生。她身穿白色衬衣,脖项间系着红领巾,蓝色灯笼短裙,欢快地转着圈。照片远处有一堆篝火,可推测,这次全市的儿童节联欢会可能是在傍晚时分举行的。

  那时的少图馆

  小朋友们排起长队看书

  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在重庆城区的少年儿童可能有一个共同美好的记忆———1964年6月1日,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开馆了!一张老照片清晰地记录了少年儿童这一天快乐的记忆。新建的少儿图书馆地址在较场口。图书馆大门口宽阔,因为丰富多彩的各类课外读物吸引了小读者们,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队。

  可以想象,在电视机都非常少的年代,一本充满童趣的课外读物会给孩子们带来多么奇妙的世界。

  少儿图书馆能看到些啥?那个年代不外乎小人书、课外学习资料、童话故事、儿童文学。也许那时的藏书还不及现在一些重点学校的图书馆,但当时走进少儿图书馆的少年一定会对看到的书籍产生浓厚的兴趣,以至于会影响到他们的理想。

  那时的学习安排

  作业很少常下河摸鱼

  书山题海、兴趣班、补课……跟如今小学生的课外活动比起来,那个时候的孩子可谓轻松、单纯了许多。

  有这样一张老照片,摄影记者在南岸区上浩小学教室里拍摄到一位小男孩制作模型飞机的镜头。小男孩神情专注,穿着样式简单的白衬衣,也佩戴着红领巾。他一手托着飞机模型,一手放在飞机的羽翼上,仔细观察着,思考着如何提高这架飞机的留空时间。

  制作飞机模型只是那个年代小学生课外活动之一。从老照片中看到,那时小学生的课外活动虽然跟现在不同,但也不贫乏,在广阔的田野上,有的孩子跟父母一起收麦穗;在清清的小河里,有的孩子挽着裤腿跟伙伴在摸鱼。(重庆晨报记者 黄晔)

(来源:重庆晨报)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