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教授:7年“悲惨”读博史是怎样炼成的--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海归”教授:7年“悲惨”读博史是怎样炼成的

2013年05月24日07:40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陈华勇和他的博士生导师。 图/受访者提供

加拿大皇后大学。 图/受访者

  海外读博艰辛网帖2天引发2万点击 虽是极端个案却可见北美严谨学术制度

  出国留学,海归博士,在不少人的眼中,算是功成名就;然而,过滤了光环,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与挣扎?

  最近科学网博文《一位海归教授 “悲惨”的博士经历》的作者陈华勇,用他的文字,真实记录了他的“悲惨”博士之路——苦等一年项目落空,两年科研项目无疾而终,再两年完成博士论文,两年修改,前后近七年拿下博士学位。

  在获得众多网友追捧的同时,他说写文章是想激励众多正在答辩的学生,功夫终究不负有心人。

  “有不少人羡慕我的‘成绩’,其实不要只看到我现在的一些‘光环’……我近乎‘悲惨’的博士经历只是我众多磨难中的一部分……”

  北大毕业立志出国读博

  5月20日,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地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华勇在博文《一位海归教授“悲惨”的博士经历》中道出“成绩”背后的“悲惨”。在短短2天,吸引了近2万的点击量。

  本月,正值地化所博士论文答辩,有些学生进展不顺利而有些垂头丧气。陈华勇观察到国内一些博士答辩有人情关系,留洋的他曾浸染国外纯洁的学术风气“终生受益”,而身边的大部分人也认为他“一帆风顺,令人羡慕”,事实上并不如他人所想。他觉得有必要借此答辩之机写下博文鼓励学生,也分享求学的“悲惨”经历。

  1994年,陈华勇考进北京大学学习矿床学(如何找矿),在学业上顺风顺水,直接保研硕博连读。5年后就可以拿博士学位。然而,上世纪90年代,北京大学出国风气正浓,陈华勇身处其中,心潮暗涌。同学口中的国外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令人羡慕不已,让当时“打开了好奇心”的陈华勇在国内不太想待了,想出去见见世面。

  在长期追踪国外矿床学前沿时,陈华勇就见识到国外科研水平的先进。研究生二年级时,陈华勇向北大导师提出中止硕博连读,再读一年拿到硕士学位就出国。这时恰逢一位加拿大“大牛”导师Alan Clark 对这位中国学生热情地伸出橄榄枝,给了全额奖学金,毅然决定前往。

  “放弃硕博连读机会,还交了2万多元国家培养金。”当时的陈华勇在挣扎后,离开北大前往加拿大留学。他豪情壮志,取得北大学士及硕士学位,身上载誉“北大学术十杰”,他立志三年拿下博士学位。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