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乞丐求上进当代课老师 10年来从不缺课(图)【3】--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独臂乞丐求上进当代课老师 10年来从不缺课(图)【3】

2013年05月14日10:01    来源:云南网    手机看新闻

  从不缺课,每到冬天残肢就会肿

  4月16日中午,记者陪同江老师走了一遍他每天上学的山路。

  江老师的家在半山腰,离山顶有500多米。这些山路的坡度几乎都在60度以上。记者跟着江老师爬上第一座山顶是,早已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而江老师却气定神闲。

  江老师告诉记者,其实他最害怕的是秋冬两季,因为雨雪多。“我没法打伞,山路又滑,稍不留神就会出危险。”江老师说,因为路途翻山过岭,有时候气候异常,半路遇雨是经常的事。“没带伞,路上又遇不到一个人,我就常常衣服湿透了进教室。”

  江声发的三哥跟记者说,一到冬天,弟弟的右手残肢就会被冻肿。“他要脱下衣服写字,只穿一件单衣。他的残肢长期受冻,会长冻疮。”一长冻疮,江老师的残肢就会肿,会很痒,江老师只好在墙上或者床上蹭。久而久之,残肢的皮肉就破了,溃烂了,连吃饭的工具都没法套上去。

  校长李禄贵告诉记者,前年冬天,大雪封山的时候,江老师来学校途中,一脚滑倒。人倒在悬崖边上。“他没有手用力支撑,路上又滑,稍一挣扎,就可能掉到悬崖下去。他只好躺在雪地里。后来是一个过路的人救了他。”

  李校长说,江老师到学校后,没有吭声,照常上课。“有一天我去镇中心小学办事,路上一个村民跟我说,那天如果不是他扶起江老师,江老师就可能被冻死了。我了解到这件事后,心里非常难过。”此后,李校长就给江老师立“规矩”:刮风下雨,下雪路滑时,不许到学校来!然而,江老师却从来没有缺过一堂课。

  自立更生,上午当老师下午做农民从学校到家,天气好的时候,江老师要步行40分钟左右。途中要翻过两座海拔一千多米的山头。学校的作息时间分为上午和下午。上午10:40放学后,老师和同学们都回家吃饭。下午1:30大家又赶回来上课。为了照顾江老师,每天只跑来回一趟。学校将江老师的课要么集中在上午,要么集中在下午。上午或者下午,江老师不去上课的时候,如果家里没有农活,江老师就会在家里给学生批改作业,备课。

  江声发的中国梦:用自己的行动激励学生、感动学生 成为学生的圆梦大使

  “你去找过你妻子吗?” 江声发说,开始想去找她,后来想想,没去。“我没手了,残疾了,让她一辈子跟着我,除了受苦,我还能给她什么?离开我,她会过得好一点。” “她现在在哪里?你跟儿子知道吗?” 江声发说,这么多年了,她肯定已经重新成家,我们不想去打搅她的生活。再说,我们不是过得好好的吗?儿子都上大学了,她在哪里,对我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但愿她过得好,毕竟我们夫妻一场,还给我留下个儿子,我已经很感激她了。

  没有妻子的照顾,江声发和嗷嗷待哺的儿子,只得拖累年迈的母亲。 4月16日中午,在去学校的路上,江声发向记者讲述这一段生活时,声音有些哽咽。“那时候,我的吃喝拉撒睡都靠母亲帮助,儿子也要他奶奶管带。我觉得自己成了全家人的累赘,不如死掉算了。”可是,江声发想到母亲年事已高,儿子今后还得有人照料,江声发就放弃了寻短见的念头,告诉自己,要顽强地活着。他努力适应新的生活,手没了,嘴和脚的潜力就得到了充分发挥。

  “他干起活来,比谁都勤快。”二哥江声祥说。没有手,做不了细活,他就干体力活,跟别人换工。比如别人帮他耕地,他就帮别人背粪。他宁可自己多干一点,也不占人家便宜,不让人家吃亏。

  然而,没多久,母亲也撒手人寰,江声发的生活真正陷入了绝境。“这时候,我的哥哥嫂嫂们就开了个会。大哥说,我们家人多力量大,他们打算轮流照顾我。”不过,江声发不想成为他们的累赘,决定独自外出“谋生”。

  江声发把年幼的儿子托付给哥嫂们,在自己的脖子上挂一个布袋,就到附近村镇乞讨。“那时候,大家生活都不宽裕,在家附近要饭,仅仅能让自己不饿死。可是,我还要抚养儿子。”背负沉重的生活压力,江声发决定走出大山,到外面去“闯荡”。

  江声发先后到过成都、贵阳、重庆、昆明和广州等城市。“因为乞讨的人太多了,真真假假的,我没有手,也不见得能够博取更多的同情。”江声发说,乞讨对我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有一点其他办法,我也不会放下尊严乞讨。”

  因为儿子需要抚养,他珍惜每一个硬币,从来舍不得多花一分钱。“我每个月要向家里寄一笔钱,给孩子做生活费。虽然哥嫂们替我带孩子,但是他们自己的生活也不宽裕。我可以忍饥挨饿,但是孩子不能。”

  江声发说,乞讨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我一个人在外,天天牵挂的还是儿子。我在他身边,虽然没法改善他的生活,但我毕竟是父亲,孩子的成长需要父爱。再说了,孩子一天天大了,慢慢懂事了,我不能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一名乞丐的儿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江声发决定回大山村去种地。江声发说,在外乞讨那些年,他吃了很多苦,受过很多的屈辱,也想了很多。“我觉得活着就要有活着的样子,就要有尊严,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而不是博取别人的同情和施舍。”

  记者在山里采访那几天,天气很好,正赶上政府出资帮农户兴修水窖。做这样的大事,村民们互帮互助。江老师家的水窖已经在别人的帮助下修好了。那几天,江老师课余时间,就在家里帮别人家背砖。江老师背砖有一个特别的装置:将条凳安装上背带,像双肩包一样背着,别人在凳脚上放砖。江老师每次背三块。村民们告诉记者,三块砖有130多斤重。“别看江声发是个老师,但是他能吃苦,很要强,干起农活来,比手脚健全的人还卖力。”

  不背砖的时候,江老师会用高高的背篓帮他的哥哥嫂嫂们背粪,庄稼成熟了就背玉米,背烤烟,背土豆。“他是个有骨气的人,身残志不残,他最怕自己成为吃闲饭的,成为哥哥嫂嫂们的负担。所以他干活比谁都卖力。”江老师所在的村民组组长江先顶对记者说。

  记者看到,江老师一下午背了将近200块砖,在山边陡峭的“连家路”上来来往往60多趟。身上汗得湿漉漉的,一坐下来,脖子里就直冒水蒸气。

(责编:林露、熊旭)

相关专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