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锡永冒充官员有三动机 49岁时曾试图考入体制内【2】--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赵锡永冒充官员有三动机 49岁时曾试图考入体制内【2】

2013年04月06日08:26    来源:钱江晚报    手机看新闻

  被乌龙成官员后开始主动冒充

  记者:怀才不遇后,赵锡永就有了冒充的想法吗?

  匡继美:赵锡永没有这样说,但他讲述第一次被弄成国务院官员是一次乌龙事件。2009年,赵锡永在沈阳参加一次专业会议的时候,主办方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将他误写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记者:赵锡永发现了,但没有说破?

  匡继美:他发现了,并且从这件事上,他发现这个头衔能给他带来影响力。于是,后来他逐渐开始主动冒充。

  记者:他到底是个人冒充行为?还是有一个团队在他背后?

  匡继美:赵锡永个人讲述,他冒充官员的行为,纯属是他的个人行为,他的背后没有团队。

  记者:葛守江、李言平和他是怎么一回事儿?

  匡继美:葛守江、李言平他都认识。找葛守江,主要协商引进项目的事儿。比如最后去玉溪那次,是因为玉溪市需要项目,赵锡永就带着葛守江和几个企业负责人过去考察,帮助玉溪市引进项目。

  记者:他谋取过非法利益?

  匡继美:对谋取非法利益一说,赵锡永并不承认。他说,他冒充官员,没有收受礼物、钱财,根本不存在骗。

  赵锡永自述冒充三原因

  记者:赵锡永有说过他为什么要去冒充官员吗?

  匡继美:有。他认为冒充官员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一、虚荣心太强,他觉得冒充行为能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二、赵锡永称自己的法制观念弱。他认为,只要自己不骗钱,冒充下官员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三、他是真心想为云内动力做点事儿。赵锡永说他自身在“乘用车柴油化”方面有研究,他希冀能做点事儿。

  记者:作为他的代理律师,你怎么看赵锡永招摇撞骗一事儿?

  匡继美:我们认为,赵锡永假冒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国务院发展与研究中心研究员的职位和身份,不论其目的如何,他的行为都是不当的。

  但是,从目前赵锡永自我陈述,以及此前媒体的报道来看,我们认为赵锡永的行为是善意的,他向相关部门提出的建议有一定的专业性、建设性。他行为的社会危险和主观意图的恶性都不同于一般的招摇撞骗。

  我们希望社会各界能宽容地看待赵锡永,也希望相关部门对赵锡永宽大处理。

  目前,案件仍然处于侦查阶段。批捕送检可能在4月底左右。(据东方早报)

(责编:熊旭、林露)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