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家住北京市海淀区蓝旗营的王女士经历了由纠结到欣喜的心态转变。起初,她还在为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的课业负担过重忧心忡忡,为是否上“奥数”班矛盾纠结,为是否需要找关系花钱为孩子择一所“好初中”大费思量,后来,两个“利好”消息让她从纠结犹豫中解脱,也让一家人的生活回归平静。
这两个好消息,一个是2月,教育部同国家发改委、审计署重拳出击,公布了《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占坑班”和以跨区域为名收取的“择校费”再度成为重点治理对象;另一个是8月,北京市教委两次向遭到无数诟病的奥数培训亮剑,宣布将坚决禁止奥数成绩与升学挂钩,一周之后再次表态,“从即日起至10月31日,叫停与升学挂钩的奥数竞赛培训。”
两个消息如同两记重拳,如同两把利剑,锋芒直指择校费与奥数培训。
多少年来,中国许许多多的家庭都挣扎在这样的教育怪圈中:为了让孩子能上一所优质中学,千方百计托人找关系,不惜缴纳高额“择校费”;为了让孩子能上一所优质中学,让孩子从低年级开始就将节假日“奉献”给了“奥数”培训班;为了让孩子能上一所优质中学,孩子的书包越来越重,休息时间越来越少……
孩子累,家长累,多少家庭感到劳累压抑。
2012年,这两个政策的出台,让人眼前一亮。或许,政策的出台不能立即解决目前中国教育遇到的所有问题,不能消除一个个家庭与孩子受教育相关的全部烦恼。但是,起码传递出一个坚定的讯息:致力于为学生减轻负担,致力于为受教育者制定公平的规则,还教育一方快乐、纯净的空间,无论是国家相关部委还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努力!(本报记者 赵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