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子弟校老师生存调查:六成假期打零工养家【4】--教育--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打工子弟校老师生存调查:六成假期打零工养家【4】

刘珍妮 王卡拉 卢美慧

2012年11月27日08:16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流动快

某校这学期走7位老师

“等我们干不动时,谁来养我们?”黄文革一想到这个问题,眼神不由落到儿子身上,“也许只能靠自家的孩子了。”

大兴明圆学校校长冯国珍曾是旧宫中心小学的退休教师,拥有国家给教师提供的各种保障。

但作为校长,她也无力解决教师的养老保险等福利待遇问题,“打工子弟学校拿不出这么多钱来给老师买保险,他们只能靠拿一点工资养家。做的同样是教师工作,但得到的福利待遇却差距很大。”

很多人早早离开了这个“行业”。

以行知学校为例,仅今年下半学期至今,行知学校两个校区就走了7位教师,“比往年要快。”

校长刘学军介绍,她在行知的13年,每年平均都有5位以上老师离职,有的去了公办校,有的考取公务员,还有的出国留学。“对公办老师来说,老师是一辈子的职业;但打工子弟学校,常常是一块跳板。”刘学军平静地说,语气中没有责备。

“十年前是800元,现在1000多块,怎么能留住老师呢?”徐敏说,近些年,为保证教学质量,“新希望”招收教师的标准为:“大专以上,有教师资格证。”

“但低工资和高水平本身就是矛盾的,”徐敏介绍,为保证教师待遇,学校只能适当提高学费标准,“但又不能提得太多,要考虑生源。”

调查数据:受访的168名打工子弟学校教师中,76.8%的老师没有任何社会保险。

声音

要改变现状 政策需先行

目前,全国有283万流动儿童没在公办学校就读,打工子弟学校承担了孩子的义务教育,但并没有或很少获得政府的支持,而最重要的支持就是政策上的扶持。政策支持不到位,限制了打工子弟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自然就限制了老师的发展。如果政策足够开放,并给予扶持,经过一定时间,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环境、福利待遇肯定会有一个向上走的水平。

在全国打工子弟学校中,广州地区的打工子弟学校最多,拥有300多所合法化的打工子弟学校,而上海地区的打工子弟学校质量最好,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政策的支持。

广州和深圳地区,政府对打工子弟学校的开放程度更高,给予打工子弟学校合法身份,使得学校愿意增加投入发展学校,敢做一些更有力度的工作。而北京地区的打工子弟学校,随时都可能被关停,学校就不敢投入,只能维持低水平办学,老师的福利待遇、教学环境等自然很难提高。

而上海则采取了政府扶持打工子弟学校的模式,给打工子弟学校提供补贴,打工子弟学校每招收一名随迁子女,教委给学校补贴4500元,同时给学校提出了办学要求,这使得学校自我发展提升很快。今年的金粉笔奖推选,上海地区的打工子弟教师挑选更为严格,是以教学比拼的方式,经过专家一轮轮筛选出来的最强者。这样的推选方式却不太适合其他地区。

所以,要改变打工子弟学校教师的各方面条件,就需要政府先给一个政策环境。政府本身就有义务教育经费,如果落实到位,这些学校会有明显提升。

——新公民计划总干事蔺兆星

(责任编辑:袁勃、林露)

相关专题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